万泰娱乐资讯

房天下产业网

  5月13日,由中指研究院主办的2020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五届产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线上召开。

  为总结产业新城的发展规律,探索产业新城的运营模式,中指研究院于2015年启动了产业新城的研究,2016到2020年的五年间,持续的发布了产业新城的研究成果。研究组通过系统的梳理国内外产业新城的相关理论,并对中国产业新城的实践案例进行系统调研,构建了从产业发展能力、城市建设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三方面的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指标体系。从2016到2020年的五年间,研究组对有代表性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及其开发的项目和运营的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踪调研,也以此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了方法体系和评价指标。2020年,研究组继续深化了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对范围内41个城市、90个产业新城项目和56家运营企业开展系统的调研。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形成了2020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的研究成果。

  2020年,通过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产业定位上,更加聚焦新兴产业;产业培育上,注重产学研资源的对接和金融支持;产业运营上,强化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应用;在产业新城的建设上,加大了教育、医疗、娱乐等优质资源的引入。也因此,产业新城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期待,2020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成果,以及第五届产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的精彩观点,对中国产业新城的开发、建设、运营和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

  标杆运营商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创新,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产业新城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产业定位上,更聚焦新兴产业;产业培育上,更注重产学研体系的打造和金融支持;产业运营上,更强化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城市建设上,更注重教育、医疗、娱乐等优质资源的引入,但在城市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以《以数字基建赋能产城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能与大家以新的方式相聚在“2020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五届产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首先,我想对中指研究院连续5年开展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并举办产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活动表示诚挚的敬意与衷心的祝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借助线上平台的便利,深入探讨产城融合面对的新形势和产业新城建设之路,很有意义。今天,我想就如何以数字基建为产城融合模式赋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形成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两相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一批产业新城、科技园区、特色小城镇,依靠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导入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成为产城融合的范例,发展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但也有一些地方,建设的城市缺乏或失去产业支撑,即便早期不乏投入或有过辉煌,但最终沦为“空城”、“死城”。深入研究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方向与模式,不断总结产业新城建设的经验教训应成为各方面持续关注重视的课题。

  产城融合的壮大提升需要沿着产业与城市的两个路径科学发展并相互支撑,而数字化转型则从这两端为产城融合赋能。

  从城市角度看,新城的建设应在城市基本功能具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投入,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上下功夫。支持政府利用数字经济新机遇,坚持向数字化转型要动力,构建城市综合功能平台优势,加强城市治理系统集成的探索,把信息技术作为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打通机制性梗阻最有效的手段,支持和强化政策性创新,注重打开信息孤岛,使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切实提高治理效能。

  从产业角度看,产业的引入、培育与发展应充分借助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与力量,全面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持续增强的竞争优势,围绕实体经济做文章。要把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放在突出位置,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培育并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主动与国际标准对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旧动能顺畅转换,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数字化转型的加快发展,使城市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出许多新特点、新趋势。比如,杭州创造性地建设了网上申报复工平台,并诞生了健康码管理理念。“红黄绿”三色二维“健康码”在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等关键时刻,支撑了社会稳定运行与政府公共治理,令人印象深刻。从2月9日杭州市余杭区率先推出健康码,到2月17日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上线天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实时掌握了企业复工复产和企业员工到岗到位的状态。政企实现如此紧密的连接,是以往任何城市、任何时候都没有做到过的,这也给人以启示,产城融合的推进需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转型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按照产城融合的方向,产业新城如何把握发展主动权,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是当前需要急迫回答的重要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新基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作为“新基建”的核心,“数字基建”的发展更是被寄予厚望。可以毫不犹豫地指出,以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基建”,将为产城融合发展及数字新城的建设注入新动力,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杠杆,加快新兴产业增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央对“新基建”进行了密集部署。习总书记就加快数字基建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4月份分赴浙江、陕西两省考察时予以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建设;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李克强总理4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数字基建建设,推动产业和消费升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29日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时明确要求,要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数字基建建设。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为当前及下一步如何拓展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数字基建”,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加快发展或建设之中的产业新城来说,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过程,一定不能简单重复“铁公基”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作法,要用数字经济时代的思路进行通盘谋划,防止在不经意中失足。

  一要避免缺乏整体考虑,各自为战。数字基建涉及城市范围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还是传统基础设施,在建设或改造提升中,每一个单元有设备、操作运行系统配置的要求,都要承载海量数据,而且数据类型和来源多样化。在数字基建准备阶段,就需要进行项目之上的总体架构设计,在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模式、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归属等不同环节以统一标准和规范推进工作。打通并解决数据融合、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堵点、难点问题,最终形成产业建设、运营和城市综合管理之间全维度的有机衔接。

  二要避免过度行政干预,越俎代庖。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建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但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相对于传统基建项目,更多依赖于科技要素和数字要素。政府的作用应更多着力于环境的营造和机制的建立,而不是简单以行政决定代替科学论证和市场选择,特别要防止对技术路线、技术方案的人为干预。应创新投资建设模式,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

  三要避免只重硬件投入,顾此失彼。数字基建是一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系统工程,具有新业态的特点,必须同时兼顾产业和城市业务发展的综合需求、信息化自身发展要求以及主要业务领域变化趋势等三个方面。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加大研发投入,借助人工智能,推动人机协同和快速迭代,加快实现包括硬软件在内的系统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建设与实际应用三者协调发展。

  当前,“新基建”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启动,将会有力推动产业新城、科技园区、特色小镇的数字化进程,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一重要机遇,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的重大需求,着力建设好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是战略为重,规划统筹。依据发展态势,在战略全局中突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十四五城市规划”的制定,重新规划城市的整体布局。强调“一张蓝图画到底”,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针对发展需要和数字基建的特点,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全面协调资源,形成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城市运营的全面支撑。

  二是网络为基,抢抓机遇。突出先进网络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关键环节,集中投入,尽快形成具备强大支撑能力的网络体系。加快高质量、广覆盖的5G网络建设进度,优先在需求迫切的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园区、城市安全管控中心等开展建设,形成应用能力。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大幅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链接和产业赋能能力。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应用能力,有序建设计算中心,发展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

  三是应用为核,多方施力。以应用导向、需求导向为核心,培育丰富“数字基建”的应用场景。抓住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出现的数字消费需求新契机,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积极推广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运用数字技术的成果,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借助5G网络等数字基建成果,大胆尝试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线上线下融合新经济,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创新社会治理应用模式,力推数字基建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应急防控等领域的应用。

  四是创新为要,携手推进。鼓励社会资源与大企业以自身能力,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突破,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企业为主体,沿创新链产业链组织各种形式的联盟,加快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协同攻关,加大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应用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畅通产业创新渠道。推动政策、资金、服务方面的精准对接。

  五是安全为先,保障有力。把网络安全放在各项数字基建举措的重点位置。确保在数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使用中,针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云平台等设施的特点,设计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同步运行。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设立多重安全保护,健全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六是以人为本,营造环境。坚持在以数字化推进产城融合过程中,把人的作用放在首位,形成“产、城、人”共生共进的新格局。全社会共同营造适宜各类人才展示才能的优良环境,深入开掘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更多依靠社会研究机构,组织汇集各方资源,深入挖掘城市、产业数据资源效力,激发数字要素功能。加强熟悉产业与城市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多层次高素质数字化人才队伍。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李建桥发布2020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研究报告。

  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焕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在全球形成发展热潮,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支柱。其次,随着都市圈、城市群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持续增强。产业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产城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布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评价研究,持续挖掘行业标杆运营商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为产城运营的各类参与主体带来更多的启发与借鉴,推动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张书峰先生以《创新开发性PPP模式建设产业新城,推动都市圈健康发展》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的社交隔离,给了大家很多思考。疫情爆发后,北京对外地人员的隔离要求,起初全部要求隔离,然后廊坊北三县不用隔离,后来京津冀健康全面互认,这种变化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包括市场已经高度依存,各种经济活动和人员交往已不能简单的割裂,这就是城镇化发展进入到都市圈阶段的一个缩影和鲜明表现。

  今天,我主要从都市圈发展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华夏幸福为什么要做产业新城,我们是怎么做产业新城的。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结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机会在都市圈。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都市圈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据统计,过去二十年,65%的新增城镇人口流向了30个都市圈内,而这30个都市圈用4.5%的国土资源,集聚了将近一半的GDP,而且未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还将主要涌现在这些都市圈内。我们用大数据做了分析测算,得出“三个70%”的判断:一、未来将有70%的人口生活工作在都市圈;二、未来70%的城镇新增人口主要会流向都市圈;三、由于5G等信息新技术广泛应用和高速高铁城铁等重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未来都市圈内的70%的人口,将居住生活在都市圈的外圈层。“三个70%”是都市圈的未来大势,这次疫情,像武汉、纽约这样的中心城区人口聚集的大城市都成为了重灾区,未来中心城区的一些功能和人口一定会逐步地疏解到整个都市圈区域。

  但是都市圈仍然存在中心城市一枝独秀而都市圈外圈层县域落后贫困的巨大落差。一二线的中心城市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许多硬件方面已经实现了超越。而都市圈的外圈层,也就是广大的郊区、县域,由于中心城市巨大的虹吸效应,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与中心城市相比是巨大的短板。

  都市圈外圈层的发展短板,给了华夏幸福一个巨大的机会,产业新城就是华夏幸福为都市圈量身打造的时代产品。外圈层广大县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引入高端产业、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我们称之为“三高”,也包括要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和人口。要吸引这“三高”,华夏幸福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是通过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综合运营这六大专业化服务,这是一整套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为政府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并且匹配上高端的教育医疗,完善的城市商业配套,有魅力的居住社区。如在固安产业新城投资建设的五星级酒店、各种城市级的商业配套、引进的各种一线时尚品牌,在嘉善产业新城投资建设的越里水街,把整个城市的魅力给点亮了。正是有了好的环境和配套,提供了符合“三高”人群需要的生活方式和品质,才能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来聚集。

  但是,在当前国家强力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自身财力有限,尤其是都市圈外圈层的县级财政,很多都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由政府直接投资显然行不通。各地政府把的区域、位置交给华夏幸福来打造产业新城的奥秘就在于,我们与政府紧密合作,探索形成了一套“自我造血、激励相容、增量取酬”的开发性PPP机制。

  PPP机制,首先约定了政府不花钱、不担保、不融资、不兜底、不负债,合作区域范围内所有投入都是由社会资本负责。其次,社会资本需要完成由合作范围内新增财政收入、GDP、民生、就业、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等关键指标组成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并经第三方审计确认后,政府才能从社会资本自身创造的新增财政收入中支付社会资本的回报。如果完不成绩效考核指标,政府就可以不支付。

  因此该机制就促使政府和社会资本目标高度一致,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完成目标。政府方面要改善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而社会资本方面则专注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目标,千方百计为政府源源不断地导入高端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由于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与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挂钩,因此就更有动力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帮助区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以华夏幸福为例:为完成约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我们聘请麦肯锡、罗兰贝格等几十家全球咨询公司组成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顾问团队,为每一座签约的产业新城提供的产业和城市规划咨询服务;组建了全球规模的产业发展团队,汇聚了数千位各行业的招商精英,还建立了覆盖有3600万家企业、4700个园区、12亿条动态数据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可以针对各个地方需要进行精准招商;同时在全世界技术和产业研发进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多个从孵化到落地投产的端到端的创新中心和招商中心,以及各类遍布全产业链条的产业发展基金。这些能力就保障了我们能够为合作区域源源不断地导入大项目、好项目。

  目前华夏幸福已经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15个都市圈布局了70余座产业新城。产业新城开发性PPP模式已在复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固安产业新城已经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标杆,被联合国评选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案例,也被人居论坛评为宜居社区的典范。优美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目前固安已经有中国航天科技、维信诺、彩虹4无人机、菜鸟网络、赛亚生物等一大批高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形成了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带动全县财政收入17年增长了100倍。

  华夏幸福在长三角都市圈也布局了包括嘉善、南浔、河上、无锡、来安、溧水、和县等多个产业新城,仅2019年就为这些区域新增签约入园企业224家,包括深圳合丰泰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项目等多个百亿级龙头项目落地,新增签约投资额1000多亿元。尤其是嘉善作为总书记科学发展观联系点,去年嘉善产业新城和嘉善县政府双双被评为浙江省的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郑州都市圈,华夏幸福也已经布局了武陟、新郑、长葛、获嘉、祥符等六座产业新城,已经导入了智能制造装备、都市食品、现代物流、专用装备等十余个产业集群,2019年新增签约入园企业86家,高新技术企业占一半,有力地助推了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武陟产业新城还被河南省列为郑焦一体化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化示范区。

  在武汉都市圈,华夏幸福也签约了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问津、嘉鱼、团风、黄陂等产业新城项目,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2019年新增入园企业41家,签约投资额也将近百亿。

  华夏幸福围绕都市圈外圈层打造产业新城的开发性PPP成功经验也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受到国务院和十几个省级政府的表彰表扬,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先后将6个开发性PPP项目列为国家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在推广。2018年5月,联合国也将固安产业新城评为“全球60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PPP典型案例”。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巨大的冲击,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又提出“六保”举措,并且多次会议强调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用开发性PPP模式,在都市圈外圈层全面打造产业新城,既有都市圈协同融合发展的巨大市场需求,又有外圈层地方政府补短板的切实需要,更有不需要政府负债就能全面吸引扩大社会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这是一个成熟而又有巨大潜力的区域开发组织模式。最后,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各领域投资者,能够和华夏幸福一起参与产业新城的投资建设运营,共同助力都市圈健康发展。

  星河产业集团常务副总裁阎镜予先生以《正在消失的城市区位,正在诞生产业网络》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在疫情之下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参加我们中指院的活动。我今天想给大家汇报的主题叫做《正在消失的城市区位,正在诞生产业网络》。

  这样一个主题跟我们今天要看到的疫情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一讲到产业,过去大家都会想到城市的区位,一个地方的区位、条件、先天因素可能在过去是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百年之前,基本人类所有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区位展开的。农业时代什么样的地方能发展、成为大都市?其实是自然条件的地方。在中国,我们依托黄河、长江这样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在中东和两河文明也成就了璀璨辉煌的历史。我们在自然条件不是太好的地方,人类在引进更多的技术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改变它的区位条件。比如我们看到都江堰这样的工程,让整个川中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我们看到有些地方不管你有再多的关注、投入再大的精力,但是先天自然条件不足的时候,都是不足以改变当地的生产力。比如说我们看到宁夏固原、西藏这样的地方,不管生产怎么去投入,但是由于先天的自然环境限制,他们都是很难在严酷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出路。像这样的地方他的信仰都会非常的发达,因为他们基本上对今生可能采取了一种绝望的态度,更多希望有来生离开这样艰苦的环境。

  继农业文明之后是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仍然是城市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为什么现在的中东国家能够躺赢,能够下午2点下班?那是因为他们的地下有足够多的石油。其他的地方像矿产资源可能也会让一个地方的人群非常富有。

  第二是物流的联动,在物流环节,依托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看中国的上海、深圳都是沿海城市,为什么沿海城市容易发展起来?那是因为这也是对外交流、对外沟通的港口。在港口的前提下,也是一个区位优势的展现,尤其像深圳面对着香港这样一个贸易港,同时自己发展三来一补产业,这是深圳崛起的原动力。

  在过去100年之前,城市的发展最核心的就是区位优势。但是在100年之后的现在,其实已经发生了一些技术上的革命,我们首先有了手机,有了手机之后,人的声音已经突破了区位条件的限制,没有了空间的概念。我们有了摄像头、照相机,所以人的视觉也打破了空间概念,我们眼睛可以看到任何地方的场景。再到后来我们有了互联网,互联网让信息打破了原来的空间概念。再到后面有电商、有物流,实际是让物品已经脱离了空间的限制。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100年人类的成绩就是在打破100年以前区位优势所带来的独特竞争力。所以这个是人类发展历史上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现在开始,进入到我们的新基建时代,新基建是什么?新基建是进一步打通我们的物理空间,让空间几乎没有障碍,我们可以看到高速铁路,是让人能够尽快地实现所谓的瞬间移动的概念和幻想,我们的特高压是让能源能够瞬间移动,突破空间的感知。在卫星物联网是要让所有人能在各个地方介入到我们的网络里面,更是把岛屿、南北极、雪山之巅都要纳入我们去城市空间的网络里面。所以新基建设的核心是让世界上所有的生产力变成了均等性。我们未来可能更重要的资源已经不再是空间资源,我们已经可以做到让每一个世界角落的任何一个人平等地共享生产力。而这时候的生产力所依靠的生产资料就不再是区位优势,这个生产资料会慢慢的变成数据、变成信息。而传统的生产优势是变成了最底层的支撑条件,而这些支撑条件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所以我认为在新基建之下,在全球进一步发展之下,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拥有我们的数据资源,拥有信息资源,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已经越来越没有层级,已经越来越需要用更加智能和更加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连接。

  那么,这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在改变。但是还有一个生产关系,其实在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改变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关系一定会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这次疫情之下,大家已经发现远程的网络化人和人的连接,已经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其实过去大家都知道是中心化的,大家要在一起办公,大家要有一个共同信任的节点来给所有的人做认证,发工资,给你一个身份证,但是在疫情之后,我们发现人和人的沟通也许可以更加网络化,不需要大家坐在一起,就像我们今天通过视频开的这场会议一样,其实我相信在疫情之前,可能很难大家想象会用视频的方式来参加一场会议,让大家聚在一起。所以,疫情可能是人类生产关系的一个引线,生产关系一定会变化,但是疫情加速了生产关系变化的到来。

  所以,疫情这两个字可能在历史上的意义类似于二战,大家现在一讲可以讲到二战前、二战后,是一个历史的分界点。从中国来讲,是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一个历史的分界点,可能以后会有一个词,叫疫前疫后,最根本的改变是人的关系开始网络化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发现一个城市未来的区位优势不再重要的时候,给很多中西部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所以我建议未来中西部城市在制定产业规划的时候,要更多关注如何进行人口导入。我们看到现在产业有先发优势的地区,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线,人口优势、人口红利已经领先了,我们未来做更多的产城融合、产城规划、城市分析,大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好如何把人、把技术导入到新的城市里,形成新一代的产城融合。

  荣盛产业新城副总经理兼固安产业园总经理王玉龙以《园区运营企业如何应对疫情危机》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3月以来为了应对疫情,美联储选择了大量印钞,采取了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从4.2万亿迅速扩张到6.6万亿美元。预计年底要达到810万亿,相当于一年之内,美国从全球储蓄者手中征收了45万亿美元的广义铸币税。

  危机中充满机会,既然大放水,接水就是机会,既然大放水,“接水”就是大机会,我们应赶快研究怎么能够接到水,以前大家喜欢说“风口”,当前最紧要是“水口”。

  面对疫情的冲击,产业园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应对和转变:将健康、绿色作为园区建筑设计中的标配: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应更加智能化、垂直化、专业化、健康化、共享园区内资源,形成协同合作效益以及创新创造体系;政府政策转变:密切关注、快速反应、详细解读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抓住这次少有的窗口期;产业优化升级转变: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支持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形成融合基础设施;园区运营能力转变:智慧园区运营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园区管理和运营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产业招商能力转变:线上招商方式将会成为趋势。

  对于新建园区来讲,经过这次疫情,应该将健康园区、绿色园区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评价因素考虑。将来新建园区无论是在办公、工业、厂房、配套、商业、学校甚至幼儿园等等建筑中,要把健康、绿色作为重要因素放在增加的要素里面进行设计。比如说针对这次疫情传染病,我们如何关注它的空气质量,如何关注它的健康安全,这是我们要在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电梯安全、电梯通风以及人员密集的配套场所上如何去重新设计和考量。

  ,从园区所在的城市区委可能更加重要。通过这次疫情之后,企业选址会更加关注医疗的水平、法治的程度、配套的设施、城市运营的水平、园区的管理等将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二,从微观的角度来考虑,作为产业园区的行业,对面临突发的公共事件,园区能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将成为产业园区建设的分水岭,小而精、小而专,形成产业集聚的园区会越来越多。未来需要更多的考虑智能园区的管理、健康安全的管理,这些要素无论在新建园区还是原有园区的改造、提升,都会成为今后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而这个因素将会使园区出现更多的分化。

  第三,从软件来说,产业园区需要更多的考虑和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管理和运营水平。使得园区更加数字化、更加安全,尤其是在技术层面上和软件上,需要更多的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

  政策扶持方面,各省市区县都在出台政策,但大多数集中在房地产,民生,企业贷款等方面,但是针对园区,产城开发及运营针对性的政策比较少,这几年经济的下行,各地方政府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次疫情更是对地方的经济加压,为了刺激经济,特别是在、二季度,也就是3到6月期间,政府肯定会出台更加有利,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刺激经济,在工业用地、商住用地,行政规费、项目融资、园区融资方面会有创新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招商、园区运营,投资主体等方面都会有大的举措及改革,基础配套设施更会是一个快速的提升的过程,希望大家要密切关注,快速反应,详细解读政策,抓住这次少有的窗口期。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城市和园区都号称做了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而当我们真正用起来以后才发现,很多在应用上还差得很远。疫情必定会促进数字化方面的进程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等将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

  在互联网时代下,产业园区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应该是产业集聚,当不同规模的企业聚拢起来,形成资源整合的效应,园区可建设一个智慧化互联合作平台,凭借平台来吸引企业入住,从而增大产业集聚,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利循环的产业链条。此外,高新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更需要及时地了解企业的动态和行业的动态,更加科学、全面的了解商业的运行模式和资金走向。从另一方面来讲,数字化、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基建?王玉龙先生认为新基建一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5G、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这都属于新基建。未来哪个国家完成了新基建,引领了新基建,意味着引领了这个时代。

  园区运营能力的转变,智慧运营也将是考验园区转型的关键。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而是一套综合的体系,帮助城市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和快速响应,以及应对GDP增长、提升就业、改善生活质量及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挑战。园区通过互联网+全方位智能信息平台,能帮助企业时间获取市场动向和投融资方向的变动,也造就了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互利互赢。

  在运营方面,像物业管理和企业服务方面,我们要更多的考虑线上的资产管理能力、数字化的能力,尽量减少线下人与人的直接接触,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让我们的每个终端的用户,包括园区的员工可通过手机就能够完成园区和楼宇出入,减少接触硬件设施和交叉感染风险。

  疫情期间,云办公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20年大约50%的科技公司,纽约有30%的员工实现了远程办公,全球使用移动办公的人员有8亿。在线办公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而言,更是推行了多年,但是通过此次疫情,给传统办公方式带来的影响将是变革式的,包括我们自己的公司,总包的招标、考察、集团的月度会议等都是通过会议系统或者钉钉实现远程会议的,所以远程办公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爆发点。

  从短期来看,疫情过后很有可能会出现挤兑的现象,产业招商的竞争肯定会在疫情恢复正常以后变得更加激烈。但长远来看,招商引资依然是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20年对于各地方招商工作都将是巨大挑战的一年,未来的招商模式也会转变成智慧招商。将招商的环境模拟成一个数字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会非常真实地展现在客户面前,这种模式未来会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固安园区,体量小而精,我们顺应区域发展规划,成为固安向西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园区,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将园区的智慧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考虑,现在正在与一些国际上大的企业进行远程对接,未来固安园区将成为荣城产业新城的标杆性园区。

  未来的产业园区将会是通过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打造一个智能化的运营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企业资源共享,高效办公,业务管理,合理决策等功能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启迪协信科技城投资集团上海区域副总经理冯玥以《浅谈产业园轻资产扩张》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中指研究院举办这样一个活动,预祝2020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五届产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圆满成功。其次要感谢中指研究院给予我这样一次机会能够跟业内的同行进行一次愉快的沟通与交流。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产业地产、轻资产、重资产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话题?源于最近与业内的几个好朋友一起进行了一次关于轻资产、重资产相关话题的讨论,讨论后我把大家的一些意见简单梳理了一下。在这里想跟大家进行一次交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关于产业地产工作上的启发。

  首先,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产业园区和产业运营的主体及现状的分析。然后会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们对产业园区轻资产运营未来整个发展方向的想法。产业园区轻资产运营主体与现状,通过这两年轻资产的运营,因为启迪协信一直致力于轻重结合,边站变拓的发展方式,跟我们类似的有亿达集团、临港等大家做的事情都比较雷同,特点我们都是开发商来做轻资产运营,以重代轻。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势,我们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本身具有大量的产业园区开发的经验,也有成型的产业园区标杆,我们的发展,尤其是轻资产运营发展的势头比较烈,毕竟要依托于重资产的财力支持,但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像标准化程度不足,人力资源跟不上这样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代表。就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产业地产开发商来进行轻资产业务拓展的情况。

  专业资产运营商向产业运营商转型。本身就是轻资产运营主体,现在进入到产业地产领域,比如说五大行,五大行应该是从近两年开始成立了专门的工业地产事业部。原来更多的是做商业、住宅、写字楼的,业务跟产业地产招商运营相关的,跟轻资产运营相关的主要还是前期策划和代理相关业务。这种主体做轻资产运营优势比较明显,因为他对轻资产运作的模式比较清楚,因为近几年受一定的限制大多数这样的主体更多的介入的业务还是局限在前期的定位业务更多一些,近两年逐渐开始进入到代理运营相关的业务工作中来。它的优势首先是模式比较清楚,相对来说人力资源的能力更强一些。但是在业务发展速度上,或者说我们可以反过来讲,就是在产业地产招商运营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上可能目前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规模。

  专业服务商向产业运营商转型。有一部分产业行业的专业服务机构现在转行来做资产的轻资产运营,这种其实也很多,名字就不具体记了,从产业类型上,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案例,包括生物医药类的企业,它本来是做生物医药相关上下游配套的,现在开始做轻资产运营,做资产管理了。还有一种是做金融服务的,尤其是对产业或者是某行业专门做金融支持服务的,会把他自己投资的那部分企业快速地聚集到一些载体里面来,也是做类似的轻资产运营主体。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它能够快速的形成产业聚集,并且能够很容易打造产业链条的氛围,并且通过它的专业服务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但是我们会发现它网络在规模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它还是受区域整个产业行业规模的限制。

  以上三种模式是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做产业园区,轻资产运营服务的三类企业。整个从产业园区轻资产运营的主体来看,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整体上处于百花齐放,群雄逐鹿,无人作为霸主的情况。

  既然现在以这三种企业类型为主,将来谁更有优势?谁有可能将来发展成为垄断的,或者说进一步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的企业呢?我先说一下将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再说哪种更具有优势。

  首先,从产业园区轻资产运营的主营业务项下,将来从企业本身发展的方向来看,主要应该是有三个主要关键词,个还是要专注,组织,尤其像轻资产运营服务组织其实要具备四个主要的企业增长要素。个是文化,第二个是激励机制,第三个是培训体系,第四个是机制标准。主要是行业的标准,如果我们能站在行业标准制定者的地位上的话,将来肯定是作为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只有专注于做专业性组织,我们这个组织将来才有希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是上市,尤其是现在开发企业转行做,或者是加业务线做轻资产招商运营的主要目的,它是想通过锁定长期占有这部分资产的经营权,通过我的运营服务能够对资产进行保值与增值的目的。最终能形成一个类似于像物业服务,物业公司这样的具体的形式,通过它进行融资。

  三是核心能力的比拼。我们在梳理三种企业类型的时候也有一些关键的核心能力的说法。首先还是产业的整体策划能力,最终体现的还是在产品上。第二个是产业资源的聚集能力,其实就是刚才讲到的第三种企业,专业的产业服务能力。很明显的是如果只是具有一个或者几个这样的简单的专业行业或者产业服务能力的话,你能聚集的规模肯定是有限的,就会比拼我们这些产业轻资产运营主体对专业产业服务能力资源能够整合多少数量。可能会决定未来我们谁能够在这个核心能力比拼上更占优势。

  综合以上刚才我认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要素来看的话,我认为应该是开发型企业转做轻资产运营服务主体应该更具有未来的发展优势。当然最终还是要看决策人对这件事情的坚持与努力。

  中交城市投资(广东顺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扬先生以《政企携手创新产城融合发展营造美好城市未来》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中指院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有机会交流,今天交流的主题是“政企携手创新产城融合发展,营造美好城市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战略。中交集团审时度势,做出“五商中交”的战略部署,秉承“政企立体化深度合作、企业与城市共同发展”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的商业模式,并于2015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城投”),是中交集团向城市进军、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整合城市综合开发运营领域优质资源组建的专业投资平台公司。

  中交城投坚守“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的“三者”定位,坚持“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的发展目标,以城市综合开发为主线,协调发展特色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发展业务的“一二三级”联动开发策略,发挥全集团全产业链资源优势,不断增强契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经营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在7省(区)13市落地项目近30个,权益合同额超过2000亿元。

  其中,顺德高新区·智域城项目属于中交城投成立早期发展的项目之一,是中交城投进行产城融合的有益实践。我们在2015年7月携手顺德,打造顺德引入社会资本、产城人融合标杆项目。

  顺德高新区·智域城项目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地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核心,处于顺德拥有最浓厚的水乡岭南文化核心地带。中交城投与顺德高新区管委会真诚合作,按照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系统工程的逻辑,提出了“一年打基础、四年见形象、六年上规模、八年建新城”的规划要求,从价值规划、价值提升、价值实现三大方面将“产城人融合”的发展理念落地,不断激发项目价值的持续提升。

  中交城投与政府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企协同发展”的思路,按照新产、新城两个体系高标准推进顺德高新区·智域城项目建设,对项目的交通路网、市政管网、绿化环境、配套设施、形象展示、文化品牌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提升,构筑起珠三角2生活圈和15立体交通圈,完善区域的教育文体设施和产业配套环境,主动介入项目的城市规划、基础产业定位、产业导入和城市运营等领域,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人口导入,提升区域的价值和形象。

  目前顺德高新区·智域城成功导入了108家优质企业,总投资超21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年龄段优质教育资源、自然生态主题公园、城市服务功能配套等日趋完善,成功吸引了人才到来创业、就业和安居,不断激发出产业新城的内生动力,项目逐步成为珠三角智造高地、广东省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产居和城”复合城市生活示范区,一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蔚然成型,逐步实现了城市美好人居的价值,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政企合作项目的优质标杆。

  为城市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美好城市,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交城投作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不断思考和追求的目标。为不断满足新时期城镇化建设要求,在不同的项目中,中交城投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战略和地方政府的需要相结合,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和创新投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将一片乡村形态的区域打造成一个新城,在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乃至浙江宁波等地,中交城投进行了城市综合开1.0版本至3.0版本的探索实践,逐步完善和发展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实施路线图,形成集价值策划、投融资建设、产业发展、资产运营、资本运作、城市运营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城市综合开发新模式,充分发挥政企合作优势,将自身与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建设紧密捆绑在一起,与政府共同建设宜业宜居、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景。

  平谦国际创始人&董事长莫悦宁先生以《会说话的厂房》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大会给我时间,今天我的议题是《会说话的厂房》。我是平谦国际董事长莫悦宁。

  “会说话的厂房”比较有趣。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平常看到的厂房,在高速公路上见到的厂房群,他们都是一个盒子,下完雨以后惨不忍睹,它们背后的代名词可能是“脏乱差”,极度需要我们去改善。平谦国际是工业厂房的建造商,我们这个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我们如何打造一个美丽的、有深厚文化的厂房,让大家喜欢,让大家欣赏,一直以来都是平谦国际所追求的。

  通过这几年我们的努力,我们慢慢摸索到一些方向:,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厂房?未来厂房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第二,它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在大家努力之下,我们在这几年都能够有所收获,在厂房的外形方面,以形美作为一个基本基调。什么叫美?美是大家都追求的,如何让一个不动之物能够感觉到它的美?特别平面的美,非常考人家的智慧,考设计者的智慧。外形,如果是长得美、设计得好,会让人家感觉到很舒服。但仅仅舒服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给它点内涵。通过我们的发展与实施,我们基本在每个园区里面都按照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就是周易就是《易经》,我们用《易经》的理念和概念赋予每一栋厂房,都有它的意义在里面。

  周易是什么?伏羲的先天八卦,周文王的后天八卦,都强调“天尊地卑乾坤定”,周易说的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在很多厂房里面含有古老的厚重的文化。比如说我们赋予厂房是乾卦,除了在外形上表现以外,我们在每个角、每个内涵里面都体现出它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样,这个卦义我们赋予它是坤卦,那就“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来体现我们厂房的概念。目的是什么呢?并不仅仅是一个厂房,如果我们在跟所有的参观者和我们的用户在介绍我们产品的时候,我们引入了这样的概念,他们会觉得我们的产品是有文化的、是有背景的、是有厚重的中国历史作为背景的。令用户还有参观者都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欣赏,但是除了厚重的中国文化以外,我们还应该加入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我们在昆山开发区的期里面就用整体方案来体现周易,同时含有当地的历史和诉求。我们用周易是太极出两仪,两仪出四时春夏秋冬,四时定八卦,天下万物,八卦重卦,因此产生了十六卦。这十六卦是六十四卦里面的卦义,目的是让我们的使用者、在这里使用的创业者能够得到祝福,能够得到他们的方向,化解业主、发展商的问题,这样得到他们的认同。

  在整体的概念里面,我们也考虑到昆山其实是没有山的,的山就是玉山,所以我们就赋予它一个昆仑山,为什么呢?我们在高层设计里面,基本是环绕着整个园区给人一个昆仑山的概念,结合当地的文化,结合当地的历史,结合厚重的中国文化,当很多客户、设计者、参观者来到我们园区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园区,并没有感觉到很生硬,而且每个设计、每一步、每个景都是有厚重的历史,我们觉得这样对产业新城的概念是有贡献的。当然我们并不认为我们能做到整个城市的风景线,但是我们起码做到一个城市工业的风景线,这是我们的追求。目前平谦国际还在努力,还在向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利用中国已有的厚重文化,加上我们的审美眼光,我们能把这个事业做得更好。让我们的硬件、让我们的载体变得更有活力,能够说话,能够对话,能够跟任何一个人讲讲故事,讲讲历史,讲讲中国厚重的文化,这样就是我们的追求。

  中关村壹号运营公司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官兰兰以《科技园区如何助力中国AI企业》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科技园区如何助力AI企业发展,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因为AI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这个行业现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格局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国家新基建的发布,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之一,也迎来了大规模的投入,最近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方向。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数据,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预计超过6万亿美元,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的产业规模预计将1万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我们如何助力于人工智能产业。

  我们觉得政府首先要考虑做好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以总体规划为例,我们国家很早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也发布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关村管委会有相关的产业政策,落地到我们的具体的北京海淀区,去年9月份发布了人工智能15条和智能网联15条为例,这两个里面一些重要的信息包括成立20亿元人工智能科学家创业基金还有1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其中对于原创重大突破的可以支持金额达到2亿元,对于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支持1千万元,从这些数字都可以看出政府层面对于政策的出台、对于人工智能企业的促进是很重要的。

  这方面同时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觉得政府在相关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层面,需要做很多落地的工作。国家现在在做的是包括设立各个城市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上海率先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建设实施计划》,北京在以中关村壹号附近的北青路要打造一百平方公里自动驾驶场景应用示范区,这些都会给当地的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相对的促进作用。

  从政策以及落地场景上我们梳理了一些思路,还有一点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的,用投资来拉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基建计划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新基建里面的其他领域里面,人工智能是其中一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它们的发展也会助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从我们获取到的相关数据来看,24个省市区已经公布了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48.6万亿,2020年计划总投资规模达到近8万亿,政府的投资对这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刚才从政府的总体规划、政策、场景落地以及投资建设等方面,政府可以助力行业发展的内容。从园区层面,从园区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聚、产业示范方面可以做一些工作。以中关村壹号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现在做的事情。

  先介绍一下中关村壹号这个项目,中关村壹号总体规模50万平米,是北京正在打造的科技园区新地标,座落在北京海淀北青路,海淀区大家可能会了解,是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项目比较聚集的地方。这个项目从规划来说,首先配备了非常齐全的商业配套、商务中心,规模比较大的美术馆,艺术和科技相融合的配套都具备。从硬件规划来说,具备了企业落地的内容。从产业聚集上来说,我们可以做什么呢?目前我们已经聚集了40多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我们在产业生态的打造和产业聚集方面也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做法。

  在产业生态方面,我们的理解是围绕产业发展的上下游以及一些服务机构,我们觉得都要在园区里面积极地去引入和推进,促进他们相关的业务合作和相关资源共享和产业发展。

  产业聚集层面,园区主要聚集的是AI+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包括自动驾驶、AI+新零售、AI+智慧安防等领域,主要涵盖了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包括独角兽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这里面一些典型的企业,比如小马之星、爱彼科技、平方和等项目都是园区的重点项目。园区能做的工作,我们建议大家考虑做一些应用场景的示范,人工智能比较注重技术和行业的结合,园区自己在投资建设自己的智慧园区层面,开放了一些示范场景,包括园区的人脸识别、自动清洁机器人、小型送货车等应用场景的示范,促进园区企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外展示和推广。

  从园区层面,还可以做的一个工作,我们建议打造产业促进服务,包括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等。因为人工智能企业现在还正处于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聚集在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商业模型实现上,从外围的服务来说,对企业发展,也是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企业有更多的帮助,因为我们其中的一个服务以企业圈层服务,主要做的工作就是促进企业家层面之间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比如说我们通过早餐会、沙龙等多种形式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在人工智能企业,他们现在的发展也非常注重的一个领域就是他们市场的落地,在这个层面我们主要是帮助园区企业做一些国际和国内业务对接的合作,助推他们在具体应用领域的落地。比如零售、金融和安防、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落地。

  人工智能企业可能大家了解的比较多的就是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融资需求非常重要,所以园区大概链接了200多家企业,帮助他们做投融资,同时带他们参加一些大型的赛事展览,比如北京的科博会等等,帮助他们做一些品牌宣传。

  我们建议他们多做场景落地和商业实现工作。以我们园区的企业为例,爱比、平方和他们的核心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但是把这个技术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比如爱彼应用在新零售,平方平应用在工业质检,小马智行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去做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有同样的技术或者同样的核心技术,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大家要选择不同的赛道。我们建议相关的AI企业关注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在不同的行业结合落地。

  最后我们中关村壹号还会一如既往做好我们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服务和产业聚集,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全球硬科技创新中心。

  永同昌集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裁赵向东以《对汽车和后服务产业及产城融合的实践、分析与思考》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永同昌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汽车制造、汽车销售、经营性物业、建筑施工、矿业探采、投资、贸易、酒店公寓经营等多产业为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北京西国贸园区为永同昌集团旗下的重点产业之一,经北京市发改委立项审批于2002年成立,位于北京市西三环经济繁华地带,距丽泽金融商务区约1公里,占地435亩,入驻企业逾千家。西国贸园区立足于创新驱动发展,持续为园区企业创新创业赋能,业务范围涵盖汽车销售、汽车后服务、孵化器、餐饮住宿、办公场地租赁、娱乐休闲等。

  西国贸汽车服务基地作为园区内支柱型核心项目,是具备自有产权和相关资质的专业汽车后服务商业综合体。经多年战略经营,永同昌集团已将汽车服务基地打造成以整车销售、汽车美容装饰、汽车改装、汽车配件、汽车用品、汽车轮胎、汽车维修、餐饮、物流、办公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多功能经济商圈。

  近年来,永同昌集团立足西国贸园区和现有汽车相关产业的经营发展,不断积极探索区域内转型升级和跨区域的产城融合,推动以汽车文化为产业主题的汽车智慧生活小镇新世界。

  永同昌集团几年来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西国贸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力争进一步提升园区品质,提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1.园区环境:加强园区绿化和人文景观建设,提升园容园貌,打造“花园式”汽车服务园区,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内、外部营商环境。

  2.功能业态:引进园区内缺失的汽车及后服务相关业态和企业,打造完整的汽车销售及后服务产业链,使汽车相关问题和业务在西国贸园区内能得到一站式服务和解决。

  3.管理服务:对园区入驻企业按经营业态划分经营区域,目标客户导流清晰,可更好服务客户和消费者;作为物业持有方和管理方,逐步提高对入驻园区企业和消费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满意度。

  4.完善配套: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和布局,园区内陆续配建了五星级酒店、商务及经济型酒店、公寓、地面停车场和机械停车楼、美食城、特色餐馆、游泳馆、健身房、物流配送基地等,并引进了中、西医院以更好为企业提供服务,使园区产业和业态更加丰富。

  中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化,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推动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从而带来发展新机遇,对汽车及后服务产业亦是如此。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于2020年4月28日下发了《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汽车产业稳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社会资源的顺畅流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跃升。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机遇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逐步融合,智能网联化加速发展。伴随着智能化,汽车功能属性、竞争要素将发生巨变,2025年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进入融合发展时期。

  机遇二: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新车销量增速虽有下降,但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达2.6亿辆。2020年中国可能将超过美国的2.78亿辆,未来整体趋势向好,汽车行业即将进入存量市场。

  机遇三: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将会对汽车后服务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后市场经济已快速成长的万亿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服务后市场可挖掘空间仍然较大,具有可持续的高潜力;市场规模来看,车龄介于4-9年的车辆占比超过50%,维修和保养将迎来高峰期;机会空间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后服务市场利润占比7%,与美国汽车产业后服务市场占比39%存在很大潜力,中国汽车后市场经济将快速向发达国家靠近。

  机遇四:特色科技小镇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汽车产业园区的建设,正值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时期,产城融合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

  在汽车及后服务产城融合模式中,永同昌集团一方面引入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入驻,加快提升西国贸园区汽车服务基地建设和转型升级工作;另一方面,依托现有模式,在沈阳沈抚新区打造以汽车文化为龙头,以汽车后服务为拉动,以配套服务体系为支撑的汽车文化智慧生活小镇。创建五大模块和两大体系,五大模块包括:文化模块、配套模块、后服务模块、品牌模块、配套生活模块;两大体系包括:品牌形象管理体系、智能集约化管理体系。

  西国贸园区将继续依托永同昌集团资源禀赋与园区区位优势,以十佳汽配市场的西国贸汽车服务基地为产业支柱,以西国贸大酒店和西国贸孵化器为产业两翼,切实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周边配套完善贡献力量。

  永同昌集团未来将持续重点关注汽车及后服务产业合作,将西国贸汽车服务基地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升级产业、优化服务的巨大优势与经验拓展到国内其他省市。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上海房德科创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晨辉以《构建房德“四梁八柱”打造满足美好生活的园区综合体》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感谢中指院给我们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们在云端见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房德“四梁八柱”打造满足美好生活的园区综合体》。这是我们董事长张先生在近多年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我们产业服务理论体系和实践,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报告。

  房德集团想做成中国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商,首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房德集团的概况。我们现在自主建设管理的园区17座,去年排名是35名,的荣誉有17个。招商有2000多家,我们服务30多家大型央企或者国企客户,我们建立了4个院士工作站,是浙江省的博士后工作站,是上海市民营企业的院士专家服务站,也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第163家单位,在19个省,应该讲我们的服务遍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黄河、长江两河流域。

  今天重点给大家汇报的是房德“四梁八柱”,“四梁八柱”其实是党中央近期的一些理念成果的概括。我们也梳理了一下房德的“四梁八柱”。

  我们的“四梁”之一是共同的觉知,就上下同欲者胜。之二是手足情义,有共同的情义。第三是我们的商业利益,我们经常讲不赚钱的公司一定不是好公司。第四是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重点讲一下八柱的前四柱,柱是满足美好生活的园区综合体,我们的商业一定要满足客户的美好生活,房德科创围绕这个创造了房德园区综合体的概念。刚才有领导谈到会呼吸的厂房,我们是把商业的地块进行产业化或者是工业化,我们把工业的地块进行商业化,总之是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满足他们的美好生活。比如说我们会在厂房、展厅、路演厅、咖啡厅、科研厅、总部、办公会议室、食堂、健身房、图书室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入园企业的美好生活。

  八柱之二是亩均创收计量的长期园区综合收入模式,因为大家都清楚,一般政府会要求我们自持,我们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自持一部分物业进行资产管理。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园区开发的过程中,项目公司贯穿到开发的整个流程,开发公司结束之后,会有产服公司、基金公司是永续的,一直服务着园区的业主。

  八柱之三是与客户共建的中国共生科创园区,我们讲的是在我们的园区里面,要实现园区和园区企业的共生,实现园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共生,以及园区和外部组织的共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产学研这个共生圈。我们房德科创定位就是中国共生园区的发起者和践行者。我们的共生圈以山东黄金、山东高速投资资源的共生圈,以中冶为代表的建设资源的共生圈,以浪潮、远洋为代表的产业资源的共生圈,以及全球百强科创大赛为代表的招商资源的共生圈,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创资源共生圈,还包括日本银行等等各种各样的国际资源的共生圈。

  八柱之四是铁三角业务协同模式,就是产服、开发、投资的协同机制。产业服务是以招商为核心,以企业服务为基础,以园区运营为重点,我们在产业招商提出来我们有六大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的资本招商、人才招商、产业链招商、渠道招商、平台招商和活动招商。在企业服务的板块,我们有六大服务:市场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物业服务、人才服务。在园区运营落实到各地有六大解决方案,这是我们能给一个城市带来什么,能带来区域科创中心、产业研究院、孵化器,我们的孵化器叫房德之星,加速器、产业园还有APP的信息化建设。我们铁三角的第三个角是基金管理,我们旗下的宏优投资联合启迪、华顿、富本金融共创了一个中国共生基金科创基金联盟,在这个基金联盟背景之下,我们在各个区域设立了产业基金。

  截止到目前我们投资的9个企业实现了上市,包括我们投资的浪潮云获得了100亿的估值,综合率90%,目前的管理规模是5.5亿。

  “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五是EMT大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大会,我们会形成年度的目标以及激励措施。

  之八是职场的家族文化,在家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职场文化,既有家的温情,也有家族严厉的约束。

  在“四梁八柱”的概念之下,我们建设的有宁波的园区,济南的园区,郑州的园区,临沂的园区,包括无锡的园区等等。这是我们在“四梁八柱”和铁三角包括我们的5238战略等等,产业运营和产业服务思考之下进行的一些实践,房德科创在这种模式之下也希望跟今天在座的企业家和产业运营商一道,为中国的产业服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年全球疫情的到来,让我们打乱了很多的阵脚,但是我们相信,这场疫情会迟早过去,全球化战略不会改变,中国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在大的时代洪流背景之下,房德科创集团希望跟大家一起,在疫情恢复之后,能够为中国的产业作出更多的贡献。最后非常感谢中指院为我们提供的平台,也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到上海跟我们共同探讨,更多的为中国产业服务作出一些实践和贡献。

  易宝支付CEO助理&航旅事业部总经理、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常务理事韩棋先生以《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数字产业新城发展》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概要:

  随着产城融合时代发展,金融科技不再是一个前瞻的概念,而是可以应用到各个产业领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第三方支付等各板块,都将是产业新城未来发展借力的关键能力,为我们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新城提供新的动力。

  而支付不仅是作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是产业新城模式商业闭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支付作为交易环节的“最后一公里”,被赋予了更加广泛的功能和责任,将以往复杂的金融需求变得更加自然,实现信息流的场景化、动态化,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和产业链沉淀大数据,基于数据进行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甚至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产业配置,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刺激了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线上消费崛起,娱乐化消费趋于主流,智能化与便捷化结合更受青睐,非接触式服务迎来春天,产生了大量的企业依托产业支付服务商进行数字化升级,构建线上交易场景的需求,为产业新城融合在线化发展带来了新思考和新机遇。

  2019年9月10日,2019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六届中国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行。荣盛产业新城凭借独具特色的运营模式及规模的稳健发展,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切实塑造企业品牌价值,荣获2019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品...

  5月13日,2020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旨在发掘国内综合运营实力强、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大的产业新城及运营商,总结其成功运营的核心价值要素,发挥其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在本次研究成...

  华夏幸福作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从2002年固安工业园区奠基至今已经进行了16年的产业新城开发、建设和运营。16年来,华夏幸福秉承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夯实巩固京津冀区域,积极布...

  自2016年以来, 中指研究院 已连续第五年开展 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研究 ,并进一步优化适用于国内产业新城运营商发展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企业经营能力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我们通过发布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

  自2016年以来,中指研究院已连续第四年开展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研究,并进一步优化适用于国内产业新城运营商发展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企业经营能力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我们通过发布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