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真总裁被开网红张大奕这次玩大了?

  昨天,某猫总裁的瓜又有新进展,这边厢总裁被除名合伙人,降级,扣奖励;那边厢中国第一网红说“都是误会。”

  剧情回顾,上两周,某猫总裁的老婆一条微博惊动了微博,也惊动了某集团和网红公司如涵控股。

  结果,微博发出后10分钟被删,20分钟所有相关微博被删,让吃瓜群众惊呼“资本力量大”。 八卦事件的背后,撬动的是一个行业。

  虽然说没有实锤,但国内最大电商总裁夫人大战国内第一网红的戏码,赚足了流量和舆论。

  曾经的她,在微博超级红人节上以企业家身份演讲,分享涵盖网红产业链,以及如何通过微博满足Z世代的消费偏好的内容。

  凭借5分钟能卖出3000万,双十一单日交易能最快上亿,主理公司如涵控股去年4月成功在纳斯达克敲钟。确实,人家不用靠总裁也能受邀走戛纳红毯。(也查实了邀请在前,绯闻在后)

  可尴尬的是,如涵控股在纽约一敲钟就跌停板,一周内,比较发行价跌幅近5成,股价腰斩。

  同样,这次丑闻一出,以张大奕为主心骨的上市公司如涵控股,开盘后股价大跌,最高跌幅10%。

  网红卖货,听上去很传奇,像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怎么真的落到了资本市场,一下子就缩水一半?

  张大奕双十一28分钟销量破亿;和李佳琦一起直播10秒卖10000支洗面奶。

  但能赚到像张大奕这个规模的,也就可能李佳琦、薇娅能碰到,但他俩也没上市公司啊。

  去年4月,张大奕所在的MCN公司如涵控股在纽约上市,可与其说是如涵的张大奕,不如说是张大奕的如涵。

  上市那年,全公司113个网红,除了张大奕外,112个网红加起来赚的才刚刚并肩一个张姐。

  最惨的是,如涵营销费用1.5亿,约等于张姐赚的全都花给了公司旗下其他网红。

  不是说公司不努力,是张大奕的成功不可复制,即便如安迪沃霍尔所说的“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她自己也并非没有能力,作为网店店主,她事业心重,肯拼,最重要的是带货能力强。

  搭上的是网红经济的头班车,赶上了红利期,而同公司的网红则没有这般际遇,现在的市场竞争大,也饱和。

  而如涵,也始终没掌握“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正确模式,或者说行业内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这种模式是不是线年,可以称作“中国网红元年”,PAPI酱天价签约罗振宇;咪蒙系文章席卷全网;艾克里里也因为“小学生化妆”搞笑视频在微博爆红。

  可是现在看他们的处境,艾克里里转型时尚博主后,现在热度大不如前;咪蒙被封,现在也在准备转型时尚网红;只有PAPI酱,从网红转型为综艺艺人,视频内容还一直受大众喜爱。

  给人虚幻美好的泡沫,却没有值得深挖或者独特的审美态度,除了带货以外,没有给人带来任何更积极的作用。令人不禁思考,中国网红确实是多,不过是不是出了错?

  和如涵控股相反的是,美国网红电商Revolve上市两日市值暴涨133%。

  这可不是歧视的关系,毕竟在资本市场里,一切向钱看。如涵的股价大跌,甚至财报透露出各种问题,都是今日中国网红经济的毛病。 外国网红崛起靠的是做内容,还有垂直品牌。

  在内容上,国外网红对社交媒体的审美和风格十分严格,所有内容风格化极其明显,不会让人摸不清头绪。

  一时是嘻哈风,一时是度假风,现在又是BM风和蝴蝶风,因为欠缺独立审美,内容和风格经常变化,不太统一。

  除此之外,国外网红电商经营偏向专人专项做事,网红作为推广渠道,但设计和生产有专业和系统的部门管理。

  如涵800员工都围着一个网红转,而网红的工作除了自己的店铺,也给其他品牌打广告,分散了流量。

  价格高,质量不过关,看微博评论,很多姐妹都在讨伐,并且直接称“不会再买第二次”。

  除了粘性大的粉丝,对于张大奕们来说,靠这样的模式和质量,很难一直抓住用户。 网红一词,在中国逐渐变成了贬义词,从追捧到现在有点鄙夷。

  不仅仅是网红飘了,不注重内容,还有一点是,中国消费者的审美确实在逐步提高。从之前提到过的打卡文化、以及小红书内幕,就不难看出,虽然这些文化和平台有很多拥护者,但大家也纷纷提到“恶臭”一词。

  就能看出其实大家逐渐在厌倦这种没文化式的跟风带货模式,更不用说网红频频爆出丑闻,人设逐渐崩塌。

  粉丝脱粉,而本来兴冲冲支持的可爱女孩们,也会因为用户体验太差,管你哪颗星,哪个红人也没用,都绝无下次。 市场所向,自嘲什么都爱买的猪精女孩都升级成了精灵女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