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阎崇年凭《清十二帝疑案》一炮而红为何最后遭讽“满清走狗“?

  2008年5月,一个74岁的老人在无锡的新华书店举行他的新书签售会,有一个年轻人突然闯了进来,递过来的一本书,老人以为这个人是他的粉丝,正准备给书签字的时候,年轻人却突然暴怒的扇老人两个巴掌,然后在众人反应过来之前扬长而去。

  老人叫做阎崇年,他是通晓古今的历史学家,他是深受观众喜欢的《百家讲坛》主持人,他也是孜孜不倦的学者。

  但这一天他却只是一个站在原地望着年轻人扬长而去的背影尴尬不已的老人。那么,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当代社会,随着手机和网络的发展,随着各种自媒体形式的兴起,电视这一还算新兴的传统娱乐方式似乎已经被很多年轻的一代所抛之脑后,但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百家讲坛》这一传统的科教电视节目。

  《百家讲坛》的受众范围很广,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热爱历史的小孩子,喜欢《百家讲坛》这个电视节目的人对阎崇年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毕竟他曾经是《百家讲坛》最受人喜爱的主持人,他曾经一度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

  2004年3月,阎崇年走向了《百家讲坛》的讲台,从一个学者渐渐成为一个公众人物,他说:我想把我学的东西尽可能的回报给社会,回报给民众,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学者应该有的责任。就是这样一种责任感,让他渐渐出现在了大众的眼中,也就是这样一种责任感,他精彩绝伦的演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那时候的百家讲坛,几乎没有什么观众,节目收视率一直处在低谷,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栏目制片人为此焦头烂额,聂丛丛亲自拿着聘书到阎崇年的家中,这个时候的阎崇年还是很犹豫的,但他答应试一试。

  而这一试,不仅仅是他身份的转变,而且还是《百家讲坛》的转变,他风趣幽默的语言,贯通古今的学识,很快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2004年五月,阎崇年入主《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创下央视十套历史收视率之最。

  在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口号中,阎崇年和他讲解的《清十二帝疑案》被公认为第一坛好酒。

  2012年2月24日,他又再次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大故宫》,2004年过后,他第四次登上了百家讲坛的讲台。

  外界的追捧和赞美在外,老先生过的却并不开心,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老先生严肃的说道:每次讲解我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然而小心翼翼并不能避免厄运,在他越来越红的同时,外界对他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他是遭受群嘲的满清走狗《百家讲坛》出名之后,社会舆论关于他的争端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走向了两个极端,喜欢他的人说他敢说敢言,观点新颖独特,不喜欢他的人则是大骂他是满清走狗,社会败类,伴随他一炮而红的,是口碑风向的两极化发展。

  2008年,阎崇年被人当场掌掴,舆论哗然,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当场被人羞辱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言说的事情,事情的可怕之处在于他被羞辱之后的现场反应。

  阎崇年被打之后,现场很多人的反应并不是义愤填膺,而是拍手称快,更有甚者,直接大骂满清走狗活该,事情传到网络上之后,也有许多人支持这位男子的行为,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就阎崇年被打事件的主要起因做过民意调查,学术明星过度市场化、荧屏化,引起人们的不满这一观点被推到了首位。

  就算是在今天,我们在搜索软件上输入阎崇年的名字,依旧会显示出很多不堪入耳的辱骂性文字,当初一炮而红,深受喜爱,现在为何百般狼狈呢?

  ,但只要是电视节目,就要考虑商业性质,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有些观点不免太过大胆,

  学术观点,历史涵养对于制作人来说没有多大的用,但却差一点毁了阎崇年作为学者的声誉。

  说起学术成就,阎崇年自然不比任何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差。只是学术栏目的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带给一个学者功利好处的同时,对他的学术声誉几乎可以说是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或许在娱乐文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指责这些一夜爆红的学术专家,而是还学术领域一片清静。

  或许是在神坛待的太久了,或许是众人的追捧让他失去了方向,他的发言越来越犀利,越来越偏激,一度激起了众怒。

  关于文字狱他说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这些言论看上去实在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他自然也被扣上了满清走狗的帽子,虽然颇为偏激,但却并不是没有道理。

  而他提出的一个最让人不能忍受的观点就是清军入关,其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族融合的表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他过度的美化清朝,吹捧清朝,让很多人都感到反感,后来发生的掌掴事件,似乎也就有这顺理成章了。研究历史应该要用客观的眼睛去看的,学者一旦失去了客观,那么便会陷入争端之中。

  一个人喜欢一个朝代原本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别人无法强求,但阎崇年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他是专家学者,他一味的鼓吹清朝文化,从各方面试图美化清朝,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一个历史学家的公允,失去了一个专家的素养。

  阎崇年坦言明朝皇帝做得不对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批评,清朝皇帝做得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表扬?面对舆论压力,阎崇年先生选择了硬刚,这似乎是一个学者在维护他的学术声誉,然而反对者却并不买账,因为他那些言论上的错误之处确实是真实的存在着的。

  明清两朝本来就饱受争议,明朝历史悠悠两百载,虽说国祚久长,但给人的感觉总觉得是乱哄哄的一片,历来被人们夸赞的不和亲,天子守国门,骨气气节自然不必言说,可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想不起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

  清朝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有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有晚清末世的不堪,即有金戈铁马的气势,也有后期软弱不堪的狼狈,人们对于它的态度也很难说清楚,恨者有之,痛者有之,赞者自然也有之。

  这些年来,粉丝之间一直吵吵闹闹,行为之激烈完全不亚于娱乐圈的粉丝关于自家爱豆的争吵,各有各的观点,谁都不愿意屈服,而踩高捧低这种手段自然也是屡见不鲜,阎崇年先生的话也恰好压在了明清争端的中间,成了一个发泄点。至于,是对是错,自然各执一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