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星婚:带你揭开娱乐圈八卦的台前幕后

  7月28日, 文章和马伊琍这对儿曾经的模范夫妻在“且行且珍惜”的第五个年头正式“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了。

  当晚,朋友圈沦陷,各种关于婚姻爱与性、道德与审判、独立与成长的自媒体文章被疯狂传播,比如下面这些:

  想到前不久的“双宋”、“范李”他们,都是一样的套路,类似的角度,好热闹、好无聊。

  就连房产中介也不忘来蹭个热度:“ 有人问我,文章、马伊琍离婚了,你怎么看?我能怎么看?离婚了,按首套算!”

  不仅是朋友圈,一时间,微博话题下各种“优秀”留言,更是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

  “宋仲基发誓说跟宋慧乔不离不弃;李晨说会一直保护范冰冰;谢霆锋说会跟张柏芝好好在一起,文章说这辈子最骄傲的是马伊琍……世间变化那么多,真正永恒不变的,陪在你身旁的只有国家!”

  “ 所有人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

  “八卦”最初应来源于粤语,是指一种不无烦琐主义的生活态度,凡事都要卜卦,故“八卦”在粤语中的全称是“诸事八卦”。

  “八卦新闻”一词的由来,是说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报刊争相刊登艳照,因受制于法律和社会道德,不得不在它们的“三点”位置贴上一个“八卦”图案,相当于后来的“马赛克”,“八卦新闻”遂由此而得名。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内地,娱记这个行业还隶属于国营体质,那时候的媒体人出于道德底线,他们不会为了营销而去报道一些“毁人”的热点。

  难得的是,当时全国上下数以万计的娱记都坚守着这一底线,能做到这样高度一致与默契, 使得这种现象,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但随着现代社会商业化进程,媒体人早已丧失了这种道德能力,只要能够带来利益,他们会不惜以任何手段,去挖掘甚至扭曲一些新闻跟热点。

  基于这个目的,在不考虑个体认知差异的前提下,你还会认为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你所看到的一切,不过是商业社会早已为你设计好的,为你精心包装好的一切,这样做的本质,是让你对他们说的话不假思索的全盘接收、深信不疑。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剥夺大众心智,煽动大众言行,来获取大众针对这个行业的观念、喜好、态度、价值观等大数据。

  之后,再由专业团队对大数据进行推理、演算、深度发掘等等,最后定制出更加受民众支持和喜爱的话题与产品。

  在这个依次循环的过程中,最终结果将会导致人类逐渐地被异化——即人的生产与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类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和现实世界之间,并不是连通的,中间隔着一层透镜,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世界给予我们的反馈,都会经过这层透镜的折射跟扭曲。

  透镜模型是由心里学家布伦斯维克( Egon Brunswik)提出的一种知觉模型。

  也就是说,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往往不能如实的反映真实世界,它受着我们的思维框架、认知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干扰。

  甚至,现实生活中,在透镜和外部世界之间,还隔着一面镜子,叫做拟态环境(又叫拟态世界)。

  而媒体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馈客观现实,它自身会形成另一层透镜,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塑造。

  就拿文章与马伊琍离婚这件事情来说,你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看到的,或者说媒体让你观测到的是什么?

  “文章在马伊琍怀孕期间出轨姚笛”,“马伊琍隐忍且坚强,化悲痛为力量,不但培育了下一代,而且独立、懂事、努力、事业发展也逐步蒸蒸日上”。

  当出轨、伤害、小三、离婚、坚强、隐忍、努力等等这些关键词因素出现在你大脑里的时候,这些东西会整合到一起,透过透镜,折射到你的内心世界里,于是你下意识的得出结论:文章是渣男,马伊琍值得称赞。

  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注意到的这几个因素,就是透镜;它们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线索;这些线索在你记忆里映照出来的对象,就是心理表征。

  高端的拍摄手法结合现代最先进的前沿科技,以降落在宇宙各大行星之上的AI为视角,为我们解开行星诞生之谜。

  现存天体之间相互碰撞,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经过漫长的时间发酵,这些被释放出来的能量再一次重新聚焦,就这样,新的行星诞生了。

  这种天文级别的宇宙大爆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是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所无法比拟的。

  他们身上聚集的资本太大,或者说当他们身上关联的资本达到一定体量的时候,他们的婚姻,是无法仅用爱情、亲情来衡量的。

  因为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背后都会牵扯到太多的利益链,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各种资本流失。

  如股票下跌、票房下降、人设崩塌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意也不能看到的后果。

  其实,当我们得知这个消息时候,也许,人家早离了,之所以一直没有公布,是因为背后的资本运作还没有完成,资本不允许他们在这个时候发出任何不利于资本积累的言行、举措。

  一旦他们提前宣布离婚,股民怎么办?投资怎么办?代言怎么办?这些看似儿女情长的背后,都有着许多复杂的经济原因。

  简而言之,男方出轨,通过安抚女方,让女方选择原谅对方;女方出轨则放出在出轨之前就已经离婚消息。

  而我们大多数人总喜欢用我们下意识的思维,自身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价值观,去看待、衡量、评判一个陌生的领域,甚至是更高的层次。

  当看到他们心目中的金童玉女分道扬镳,从此路人之后,出于好奇与惋惜,才会过多的关注这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娱乐圈八卦。

  媒体让你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上10%的部分,而冰山下面90%的东西,作为普通人,我们是无法观测的。

  为什么呢?这些自媒体人,他们不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吗?他们真的笨到会犯这些错误吗?

  当你将不费脑当成一个优点时,你就是在任由直觉和情绪起作用,而将动脑思考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

  豪华跑车开道、价值千万的钻戒、七星级殿堂式的主会场等等这些元素,无论哪一项单独拎出来,都是普通老百姓所望尘莫及跟无法理解的。

  曾有知情人士透露:明星的婚礼,全程不花他们个人一分钱,全部由赞助商提供。

  相反,一场婚礼下来,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知名度,还能让他们在粉丝心中留下更加完美的人设形象,最重要的是,这场奢靡的婚礼,成为他们大量资本流入的路径!

  这种一箭多雕的资本运作形式,对于明星个人而言,俨然已经失去了婚礼本身对于“爱情是神圣”的真正意义上的诠释。

  从日常饮食起居,到恋爱告白,甚至是最后的分手离婚,背后都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负责整套的流程。

  大数据会告诉他们,明星体重保持在多少之间,是大众最喜欢、最能接受的阙值,从而通过合理膳食与运动健身,将明星的体重控制这个阙值之间;

  大数据会告诉他们,何时表白,如何表白最符合大众内心所向往的童话爱情故事的氛围,通过营造这样的气氛,让明星在粉丝心目中的人设形象,逐步趋于完美。

  在中国,资本对于明星的运营能力已相当成熟,包括你何时结婚,何时离婚,如何提高人设等等这些,背后都有庞大的运营团队在运作。

  这样运作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来生产公众最喜欢的话题与产品,来获取最大限度的点击与关注,最后,不断强化与提升粉丝的付费能力。

  久而久之,他们会心甘情愿的习惯于这种多金又奢靡的生活之中,最终由被资本绑架的“人质”,演变为与资本同流合污的“合伙人”。

  但反之,公众的舆论、言行、认知水平等,又恰恰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逐渐的低幼化。

  不仅如此,如果这种低幼化再加上“算法”加持,那我们还能从何处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我们的信息、视野、思考方式都完全泯然众人,我们又能如何输出更有价值的想法?

  因为不在一个层面,即使因为喜欢,投入其上面大量的时间,你也无法观测到事物的本质。

  相反,你投入到他们上面的所有时间,都是毫无意义的,除了能为你带来低成本、高回报的,短时间内的刺激与快感,其他什么也得不到。

  基于透镜模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日常所接收信息的思考、判断与决策,完全是出于下意识的,可得性的启发。

  我们会用自身的经验与价值观,去评判一个陌生的领域,甚至是更高层次的人和事,尽管其中不具备任何逻辑。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中,潜移默化所接受的各种常识(比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这些都属于认知框架。

  但高手会这样思考:这道题是从什么题型变换过来的?它涉及哪些知识点?我可以用哪些公式和原理来分析它?

  透镜、心理表征,都属于认知框架,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将模型、工具、问题、公理等等这些,更加合理的框架化,建立起联结。

  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意识到了认知框架的存在,能够破除旧的框架,并用新的、更全面的框架来辅助思考。

  之前在这篇文章《如何高效定义问题核心》中提到过,导致我们做事失败、停滞不前的原因多是因为,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问清楚自己: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当我对一件事物进行评判的时候,当我做出任何一个决策的时候,我经过了什么样的思考过程?

  试着用语言把它表述清楚,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人民日报点名国耻追星,网友:脑残是种病,得治》中讲到的5Why分析法。

  问自己:这件事情除了我下意识观测到的要点,还有哪些更重要的,却没有被我发掘的因素。

  这个方法,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地调整看待事物维度,优化跟更新我们的透镜系统。

  具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事物,都问一句:它有哪些重点?哪些地方需要特别留意?把答案记在脑子里,形成一张虚拟表格,再不断地去修正、完善它。

  在面对任何事物时,先不要下意识的去做出评判与决策,而是先试着在大脑中去建立、填写、优化、更新这张清单。

  不断问自己:我能通过它联想到什么事物?把它们全部列出来,找出彼此间的逻辑关系,活化自己的知识网络。

  差别在哪里呢?前者是强调结果,找到了,就心满意足了;而后者是强调过程,找到了,又开启了一个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