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20年普京谈世界大战:如果俄罗斯被迫卷入将像苏联一样再次胜利

  2022年2月24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俄罗斯将针对乌克兰在乌东地区的错误行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标志着俄乌之间的全面战争爆发。

  早在2月上旬,美国就曾预测俄罗斯即将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打击。但世界各国并不相信俄乌之间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倾向于认为只是局部克制的军事冲突。

  从战前预测上看,军事专家和普罗大众都认为俄罗斯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乌克兰,乌东地区将建立亲俄政权,战争结束。但战争的走向让人意外,乌克兰在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支持下死死咬住了俄军,俄罗斯因此陷入战争泥潭。

  如今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一年多,乌克兰本国兵源早已枯竭,俄乌战场上,乌克兰之所以还能硬撑,就是因为背后有更多的势力下场与俄军角逐,战争牵涉面越来越广。由此再次引发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思考,第三次世界大战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其实三年前普京在参加俄罗斯电视节目采访时就曾经表示,如果未来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俄罗斯将一如既往取得战争的胜利。可见他对世界局势发展颇有先见之明,对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思考周全,而且应该也早已为大规模战争爆发做了准备。

  俄乌战争早在2014年就开始酝酿。苏联解体后分化为15个独联体国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虽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但是美国对俄罗斯并不放心,认为俄罗斯资源丰富、军工科技发达,依然具有挑战美国的能力,因此从未放松对俄罗斯的打压,这一点从美国拒绝解散北约就能看出端倪。

  美国牵头组建的北约本是为对抗苏联成立的,苏联解体后北约失去了战略应对目标,曾经有一些北约内部人员提出要解散北约,均遭美国拒绝。对于美国来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约曾经的假想敌已经由苏联变为俄罗斯。

  21世纪之初,普京曾多次与美国和欧盟国家接触希望能加入北约未能成功,可见普京执政之初对西方是抱有幻想的,说的直白一点,当时的普京在政治上是幼稚的。北约本身就是为了提防俄罗斯而存在,怎么会允许假想敌加入呢?

  俄罗斯不仅没能如愿加入,还不断被北约蚕食战略缓冲空间。自苏联解体后,北约成员国不减反增,先后将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十国吸纳进北约。

  俄罗斯眼睁睁看着自身在东欧地区的战略缓冲空间不断被压缩而无能为力,其本土已经与北约成员国接壤,如今俄欧之间的缓冲地带所剩无几。

  在北约近年来新吸纳的成员国中,波兰无疑是对俄罗斯敌意最大的,也是在俄乌战争中几乎直接下场的国家之一。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针对波兰的所作所为曾经发表言论“如果北约参战,那么波兰这个北约前哨阵地一定会消失”。

  俄罗斯不能容忍一个对自身存在巨大战略安全威胁、且抱有敌视态度的军事组织步步紧逼,为了国家安全,俄罗斯无路可走。如今乌克兰也要倒向北约的怀抱,这个被俄罗斯视为禁脔的存在直接触动了普京早已紧绷的敏感神经。

  俄罗斯虽然地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但其政治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均处在欧洲地区,中部和远东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人烟稀少,而且囿于国力,俄罗斯对该地区的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集中力量经营欧洲地区。

  这种情况下一旦乌克兰倒向北约,俄罗斯在欧洲的核心地区将处于被北约三面环绕的危险境地,发展空间几乎被锁死,与其在温水煮青蛙中被消耗,倒不如放手一搏,为俄罗斯复兴争取最后的希望,坚守最后一片关乎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战略缓冲区。

  苏联解体后,普京一直致力于带领俄罗斯恢复昔日荣光,乌克兰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是俄罗斯崛起所必须的条件,失去乌克兰,普京的政治抱负与俄罗斯人民的复兴梦想都将成为泡影。

  乌克兰国土总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大陆面积第二大国,农业和重工业尤其发达。其过半国土都是肥沃的黑土地,具有充足肥力,有利于农作物耕种,这些农业资源足以支撑乌克兰成为整个欧洲的大粮仓。

  乌克兰还继承了苏联最主要的重工业遗产。苏联时代六大造船厂中有三个位于乌克兰,其中还包含了唯一一个具备航母建造能力的黑海造船厂。苏联时代唯一的船用燃气轮机生产设计企业曙光机器设计局联合体也在乌克兰,其在在船舶燃气轮机设计制造方面具有很强的底蕴。

  航空工业方面,乌克兰从苏联继承到的不仅有安东诺夫设计局这样的大型运输机轰炸机设计公司,还有马达西奇这一世界顶级航空发动机企业。陆军装备制造业上,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也归乌克兰所有,这家企业曾经制造出多款性能先进的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

  由此可见乌克兰的军工实力有多强大,这正是俄罗斯发展所不具备的短板。苏联时代的工业布局是有一定战略考量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合则形成互补,分则互有短板,这一点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面临的窘境中可见一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在吃老本,军力在逐渐消耗。很多人诟病俄罗斯海军舰船老旧,长期不更新迭代,其实并不是俄罗斯不想,而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船舶建造工业的精华,俄罗斯已经没有为海陆空军进行装备更新迭代的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海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三十年后已经被东方大国远远甩在身后。俄空军虽说比海军的境况好一点但也不容乐观,失去了马达西奇这样的航发生产设计企业对俄罗斯航空事业的打击非常沉重。

  普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发表对乌特别行动的讲话上提起黑海造船厂等企业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毕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不再具备建造大型船舶和大型战机的能力,严重制约着俄罗斯军备的发展。

  2014年以后乌克兰政权落入亲美派手中,此后乌东地区亲俄派一直被压制,乌东乌西矛盾激化,局势逐渐失控。对于俄罗斯而言,一旦乌克兰内部亲美派完成整合,将乌东亲俄势力消灭后彻底投入北约的怀抱,俄罗斯将再无崛起希望。

  反之,如果俄罗斯能够对乌东地区伸出援手,稳住战局,一方面可以直接获得乌东地区的战略资源和工业化成果,逆转俄罗斯去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止损,避免未来遭受更大损失。

  此外乌克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就丧失了黑海出海口。因此2014年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后俄罗斯见势不妙立刻支持克里米亚独立,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飞地。

  随后的局势发展越来越不利于俄罗斯,乌克兰严查军工企业与俄罗斯的秘密合作,对亲俄的乌东地区极力打压,激化了这种矛盾,逼迫俄罗斯必须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以上种种原因都是俄罗斯不得不力挺乌东出兵乌克兰的重要原因。

  俄乌之战并不如普京及多数人战前想象的那样摧枯拉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乌军,反而尽显俄军疲态。

  随着战线拉长、战争规模扩大,俄军暴露出后勤、武器装备性能以及军队配合、制度等多方面的短板,甚至在局部一度有被乌军追着打、围着打的情况。乌军战斗意志超出了俄军想象,战前一直非常吸引眼球的车臣部队也损失惨重被迫休整。

  战斗持续到今天,在乌克兰战场战绩最耀眼的反而是瓦格纳雇佣军。很多人不禁发出疑问,难道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不堪?

  这其中有一些特殊原因存在。首先俄乌战争中俄军表现确实差强人意,军队素质出现下滑,但我们仔细分析俄罗斯处境不难发现,这仅仅是在俄乌战场上的俄军表现而已,俄罗斯依然有雄厚的基础军力,实力尚存。

  虽然陷入消耗战对俄军不利,但这种消耗战又是俄军不得不面对的。普京对俄军战斗力可能确实有所高估,但经过一年多血战,乌克兰也已在苟延残喘,本土兵源可能早已枯竭,比较明显的就是俄乌战场上,佩戴者北约各国袖标标识的雇佣军越来越多。不仅是在兵源上乌克兰已经捉襟见肘,在武器装备上,其自身武器储备恐怕早已消耗殆尽,目前只能依靠北约各国军援。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这种消耗战是俄军不得不面对的呢?其实俄罗斯能达成如今的现状已经殊为不易,毫不夸张的说俄罗斯在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北约和乌克兰。

  单纯是俄乌之间的战争恐怕乌军根本无力坚持这么久。俄乌战争爆发后,在经济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了严厉制裁,军事上,北约成员国为乌克兰提供雇佣军和武器装备,目的只有一个:拖死俄罗斯。

  波兰在与俄罗斯边境线上陈列重兵,北约军事演习颇有挑衅意味,俄罗斯必须要在国境线保持足够军力防止突然的军事异变,俄本土安全尤为重要,而且在远东等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也要有军事力量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俄乌战场上俄罗斯会出现兵员匮乏、正规军似乎没有什么建树的原因,瓦格纳战斗力确实很强,但也有俄罗斯没有条件在俄乌战场投放主要军力的原因。如果普京将俄军全线压上,可能即使有北约援助乌克兰也无力抵抗。

  俄罗斯会像苏联一样获胜吗?其实如果俄罗斯内部稳定,应该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凭借着核威慑,美国就算再嚣张恐怕也要掂量掂量。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虽然有效果,但并不足以击垮俄罗斯。

  在东方俄罗斯有一个重要的经贸来源依然存在,这是西方并未能完全预料到的。俄罗斯从东方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急需品,海参崴的港口挤满了货轮。大量日用品、工业产品等涌入俄罗斯市场,俄罗斯被西方封锁的油气能源也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东方,这无疑是俄罗斯支撑下去的重要底气。

  在俄乌局势不断恶化后许多人发出疑问,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答案应该是不会。作为俄乌战争最大的始作俑者,老拜登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有两个选择,与俄罗斯开战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者确保践踏国际法的俄罗斯付出代价(言外之意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美国为首的西方选择了制裁俄罗斯,同时给乌克兰递刀子,让乌克兰这枚棋子发挥更大作用、但又不会波及欧美才是他们最想看到的局面。

  美国及其北约仆从国仅仅是想从中分一杯羹,不可能下场与俄罗斯直接厮杀。与此同时东方大国也在为世界和平不懈奔走努力,世界前三都在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这样的大环境在,世界大战应该打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