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观八卦有感:追求头衔真的重要吗?

  最近刷爆全网的第一大八卦当属某位演员涉嫌的学术造假事件。可以说,这位演员这次停留在热搜的火爆程度绝对超过了他过去的任何一次作品,甚至赢过了很多明星出轨引起的社会关注。我想,原因之一在于这次的瓜就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娱乐圈之外,还炸翻了平日里与娱乐圈没什么关联的学术圈。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演员想要在高颜值云集的娱乐圈里给自己贴上一个相对特别的标签:“高学历”,殊不知其不时的“得瑟”引发了一部分网友的不满,于是将其曾经的学术成就、高考成绩等一系列相关历史

  翻了个底朝天。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东西名不副其实,导致该演员现在由于学术不端而名声大坏,甚至牵连了两所名牌大学以及相关导师。

  很多时候,社会的看法、人们的眼光,都会赋予原本平等的职业不同的地位。也可以说,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年代特征,会让人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存在偏见。如同历史上的某段时期,我们就特别尊重辛勤劳动的农民和工人,而将一帮成天扎在书堆里搞学术的人称为“臭知识分子”。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口号的提出,人们又开始追求高级的知识文化教育,并对拥有高文凭的人产生莫名崇拜,反倒称那些不懂读书识字的人“文盲”。以至于上世纪80年代,谁家里出了个大学生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值得在邻里之间吹嘘一番......

  即使在今日,“博士”二字在很多人心中都如同高智商的同义词,和什么什么“家”一样,自带仙气,是一种不同于凡夫俗子的高级称谓。但其实在欧美不少国家的人眼里,所谓“博士”或者“博士后”,不过是一种职业罢了,是在某一个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员。只不过相比于其他人,他们可能更具有钻研精神,更喜欢埋头搞学术,更喜欢思考罢了。

  我自己回国之后也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学术深造之路,亲眼见识了如今国内愈发严格的

  博士审查制度,深知博士毕业容不得丝毫马虎。在我心中,完成了学位的前辈们就像在这个行业里面打怪打到了高阶段位的大神一样。不过行行出状元,我也并不认为这个头衔和一个人的本质有多大关联。

  看过很多辛苦研究不求名利的学者,对他们有打从心底的崇拜,但同时也见了很多只希望借着某个头衔争得更多名利的人。这些人或许早已没有亲自参加研究了,或许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就像这次的八卦主角,一个不知知网为何物的博士生,却勇敢的在微博晒出了自己的各种毕业证和录取通知书。不禁让人唏嘘:何苦呢~顶着不属于自己的帽子做人,真的心安理得吗?

  归根结底,这种行为的动机也是社会偏见造成的。现在社会的快节奏让人的耐心不断缺失。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习惯跳过亲眼观察和感受的环节,一开始就凭借标签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个人。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只重视装饰自己的标签,再也不关注自己的本质,越来越远离自我。

  某种头衔过多的崇拜绝不是一件好事,稍有不慎,很容易跌入名誉的陷阱,得不偿失。英国著名的葡萄酒专家,伦敦“葡萄酒城邦(Vinopolis)”博物馆创办人Steve Spurrier于1976年在巴黎举办过一次葡萄酒试酒大赛,参赛的是来自法国和美国加州的葡萄酒,评委是一群来自巴黎享誉盛名的品酒专家。当年的Steve Spurrier在巴黎卖酒,为了让骄傲的法国人可以欣赏一下其他产地的葡萄酒,他邀请了加州napa valley的酒庄庄主们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葡萄酒漂洋过海到法国来比试。而在法国,他则请出了勃艮第和波尔多的一众名酒大家。

  要知道,骄傲的法国人可是从未把加州这群“乡巴佬”的葡萄酒放在眼里。举办人Spurrier的初衷也只是想让法国人尝一下其他地方的酒,但却从未认为加州代表队有任何获胜的可能。1976年5月24日下午,巴黎歌剧院,这场世界首届的品酒大赛正式开始,评委包括了AOC制度(法国葡萄酒的最高级别)的总督和其他八位来自巴黎本地的葡萄酒大师。Spurrier将20瓶葡萄酒的标签用不同的号码贴了起来,开始进行这次公平的盲试。

  然而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却让这些法国大家们实在尴尬。其中的一位评审对着一瓶1973年的勃艮第Batard-Montrachet评价道:“这瓶肯定是加州货,毫无香味”,还有一位评委品尝了一口nappa的Chardonnay之后,欣喜地说:“啊,这酒的味道就是法国!”

  撕掉标签的一刻,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因为评分名列前茅的全是加州酒。此时的九名评审,有人试图临时改分,有人试图耍赖,媒体则纷纷抗议这次的比试有诈。相反,美国人则乐开了花,《时代》周刊甚至评论道:“巴黎判定加州击败了高卢人!”

  于是,法国的品酒大师们乃至法国的葡萄酒都遭到了世人的笑话,加州倒是涨了不少士气,人们制酒和饮酒的信心和兴趣都大增。虽然法国酒的品质和历史带给他们的名誉尤在,但那些过重的头衔和骄傲却让他们在这一次品酒大会摔得很惨。可见,名声带来的骄傲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总而言之,这次被网友揭穿的“假”博士事件告诉我们,太看重标签带来的光环以及过于追求世人的崇拜是一件绝对危险的事。

  而最可怕的是,当一个人一生都在追求名声,终其一生就会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不仅忽略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更忘记了自己的本心。试想这位演员,如果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少制造一些虚伪华丽的外表,何以落得今日的下场?

  我们喜欢探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很理性,我们偶尔疯癫,我们爱时尚,我们讨厌一成不变......我们致力于成为不一样的时尚生活信息来源,带给你每天更多的灵感和想象,提升你的生活质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