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都只关注娱乐八卦?

  娱乐八卦跟天气、星座一样,很多时候就是个社交场合里的破冰线,无需占用大脑带宽,是个人都能说上两句。

  比如在西方国家遇见陌生人,实在没得聊了,两个人只好扯天气:今天天气吼啊,本来天气预报说有雨,你一来就放晴了。星座也是好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就此滔滔不绝:白羊座跟狮子座最搭,天蝎座最冷血、天秤座出渣男、惹谁都不能惹处女座女上司、十二星座恋爱时分别有什么反应……以至于听多了,我都能总结出一些套路,比如微博上的星座专家的失恋分析一般都是:你是傻逼;他没良心。而所有12星座的共性都是:内心孤独温柔,把爱人惯坏之类......

  相比天气、星座,娱乐八卦就更能见缝插针,成为日常生活里的话语磁场所在。戛纳电影节的参展电影你连名字都不能准确发音,索性聊一下王思聪妈妈今天在晚宴上的亮相好了;食品安全你一知半解,不如就聊聊今天的微博热搜“郑爽吃肉”,顺便对旁边女伴感慨自己又胖了;gay友首次面基,两个对美国某项同志平权法案一无所知的人提起彼此最爱的男明星是冯绍峰——

  两位老司机暧昧一笑,局面立刻破冰,不必担心有尴尬之虞,而明天他们很有可能在一张床上醒来。

  同时娱乐八卦可以满足群众内心的窥私欲。知乎一贯有之的女生爆照大V带逛的“优良传统”,被我一个朋友称之为“知识网站上点赞看客一次小剂量零成本的买淫”;而现今大多数人都只关心娱乐八卦的现象,或许可以被叫做“现实社会中普通群众一次小剂量零成本的窥私”——我们不敢问隔壁老王的老婆是怀胎几月才生下的儿子,但是我们却敢谈论王菲的两个孩子有三个不同的爹。

  茶凉走人后,什么莆田系,什么魏则西,都早已被淹没在围观群众听到每一则娱乐八卦时的小确幸海洋里,如此他们便可继续自己一成不变的零赫兹生活——another day, same story.

  个人觉得娱乐八卦的流行除了易于参与门槛低和人类基因使然之外,还有更大层次的因素,即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的兴起,娱乐至死。

  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由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转向对消费过程的控制,消费主义通过文化工业批量制造大量消费符号和文化工业品,人们通过对消费品的符号消费建立起各种文化价值共同体,同时形成话语秩序、审美标准与组织方式,消费主义以交换价值的方式在消费娱乐市场进行扩散从而形成消费文化生态,而其中的各种文化符号和生活标准强迫我们向它们靠近,通过消费文化工业品的方式驱动人们形成身份认同,这种由消费塑造的生活方式赋予人一种虚妄的主体性,带有某种强迫性,把对消费符号的认同与阶级身份认同建立起联系。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快速扩散传播,形成强大的大众娱乐消费文化。人们以消费方式形成自我认知和群体认同。相比于枯燥乏味的政治公共生活,我们更注重个人生活方式的塑造,这是一个无比注重个体自由和自我表达的时代。

  消费主义使得人们对文化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文明价值的追求转向对文化产品娱乐功能和消费功能的追求,高雅文化逐渐变得通俗化和生活化,变成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大众文化由于其低门槛和易参与的特性使其很容易产生“低界契合”现象,人们在最低点找到共同之处从而引发群体共鸣。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通过文化工业制造产生大量流行而低质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其中娱乐八卦是最典型、最容易引发大众狂欢的低俗文化信息类别。

  由于互联网等公共领域的发展,原有的基于人情关系的熟人社会秩序与规范被侵蚀而逐渐解体,人情共同体被基于观念认同的价值共同体所取代,人们依赖于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方式完成观念认知的迭代与群体的身份认同。相对于现实人情社会的逐渐解绑,虚拟社群对于个体而言变得愈加重要,而相互之间在公共领域由于观念冲突产生模因战争,激烈地争夺话语权,而在此过程中,公共领域也会扩大边界而变得更加强大,增强对现实生活的主导能力,最终我们将会变得毫无隐私,私人领域消失了。

  具体在公共场域上,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不断侵蚀,使得公共领域不断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公共和私人的界限变得无比模糊,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消费市场的娱乐性,产生了某种无意识的狂欢。而由于消费主义主导的公共场域的存在,大量的娱乐八卦依靠其低信息量特性与通俗性很容易快速传播,从而产生信息连锁效应,快速发酵成为热门话题并侵蚀到私人领域使得你不得不关注它们,否则你就会与某些群体产生信息脱节,而你有意或无意的关注和参与同时帮助了娱乐八卦的进一步传播与消费。在整个娱乐八卦消费周期准备结束之前,会有一个集体盖棺定论的反思阶段,然后在此阶段妥协出一个价值共识,并把它们加入到新秩序的建构和公共领域的迭代当中,公共和私人的界限又缩小了一部分;而妥协出来的价值观念共识会反馈到我们的私人生活中,参与现实身份的认同与社会秩序的建构。最终消费周期结束,娱乐八卦事件本身如同被喝完的可乐瓶子失去消费价值之后而被我们抛弃并遗忘,下一次集体狂欢还要等着下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

  而美丽新世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消费与娱乐狂欢过程中建立起来了,消费的欲望不断被制造又不断被满足着。啊多么美丽而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醉生梦死吧,在消费的迷幻中我们将会到达幸福的彼岸。

  因为在人类基因所适应的那个时代,“八卦”意味着一切。自从2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我们的祖先一直生活在几十人的小部落里,过去1万年才逐渐进入农业社会,进而创造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乃至几亿人的文明社会。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农业文明大概只有几千年历史,100多代人的传承。

  这意味着我们的基因主要是被草原小团体生活塑造的,不适应那种生活的基因都被淘汰了。在草原游猎时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公共事务、经济学和明星的概念,或者说同伴的“八卦”涵盖了所有这些事情。你竖起耳朵听别人的谈话,急切地想知道部落里哪个人更勇敢,哪个人更善于合作,哪两个人因为感情问题起了矛盾,因为这些貌似琐碎的小事,既会影响你的生命,也会影响整个部落的生活。如果你不懂八卦,很可能下次打猎就会死于同伴的懦弱;如果你没搞清亲戚之间的矛盾,贸然挑选2个有矛盾的人去协作,就会破坏整个部落的石器供应。

  无论从人选还是游戏规则来说,明星团体真人秀都非常接近于草原小团体游猎生活

  “明星”对现代人来说激发了两种本性。首先,他们是靠脸(美女偶像)、声音(歌手)和肌肉(体育冠军)让你认识的人,这在我们的基因“潜意识”中,这才是身边的“熟人”。所以我们必须关心他们的八卦,津津乐道于他们的生活细节。而那些开公交车送你上下班的人,带着手枪警棍在街上巡逻的人,在网络的另一端给你发邮件的人,在几千公里外为你制造日用品的人……因为不靠肌肉也不靠脸工作,在我们的基因看来都不是熟人,甚至不是“人”,发掘他们的八卦没那么有价值。所以人类爱看明星八卦,喜爱报纸娱乐版和微博上流传的明星街拍。

  其次,明星是感性信息的代言人。在部落里,某人的歌声动人,某人的乐器玩得好,某人善于跳舞,意味着他(她)善于调节部落的气氛,带动大家团结,至少也能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来缓解你的负面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无论是歌手还是好的灵魂舞者,在部落里达成的艺术成就都是他(她)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感性思维拒绝相信他们的成就只是现代娱乐产业的终端环节,拒绝相信背后的编剧、艺术教师、调音师、编曲、摄影师、剧务……制造了主要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我们重视明星的八卦,其实是重视整个部落的精神产品生产。

  总而言之,草原上的猿猴制造了一个舒适的混凝土丛林,但基因并没有适应这种生活,还是习惯于当年的狩猎小团伙,所以明星才会有远超实际贡献的地位,所以他们的八卦才成为重要的媒体内容。

  其实不止娱乐业在利用人类基因,大多数现代政治运动也利用了人类感性认识的弱点,大肆宣传己方领导人的个人品质和优秀生活习惯,挖掘政治对手的绯闻和尴尬段子,暗示选民或舆论应该因此支持自己的政策,甚至连相貌、血统乃至配偶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政治宣传内容——实际上这些东西和政策的合理性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人类如果不能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就很难组织有效的政治运动;反过来说,一个靠放大人类感性认识“缺陷”而成功的政治组织,多半也不是对社会真正负责的团体。

  ——我们的党派曾经是劳工阶级的强大支持者,如今我们仍然假装这样,但根本不是。大公司和大工会把那些能操纵选举的人喂得饱饱的。

  ——我的大部分同事都愿意帮助穷人和弱者,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当然不想跟他们住在一起,或者跟他们打交道,除非我们想要一张合照。贫穷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只要它跟我们保持距离。

  ——我强烈支持改善公立教育,但见鬼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把子女送进私立学校,绝不会让他们进华盛顿的公立学校。这得有多虚伪?

  ——我们花着我们根本没有的钱,只是眨一下眼,点一下头,就无忧无虑地把未来给抵押了。去他X的下一代吧!

  ——如果把如今的政治比喻成赌球,那么人们只是靠挑选球衣颜色来下注,而不是去细致分析双方的球员。

  2.对于大环境来说,在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愚民政策有助于长治久安。

  导演对对气氛塑造没信心,对演员的演技没信心,对观众的智商没信心,所以连内容都要打成字幕告诉观众!

  前段时间去了长沙,湖南人多聪明呀!都有湘人不死华夏不灭的说法。却不知道被哪位领导给了个定位叫“娱乐造城”,成为天朝脑残波发射中心。于是乎现在长沙没有有优势的产业,没有留下自己的高智商人才,杜海涛这种人赚钱了有什么用?娱乐业能吸收多少就业人口?长沙老百姓最后能落到什么好处吗?长沙市区房价现在便宜的才3000+,震惊了都!经济多么不发达才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