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内讧共和党疯魔那些为以色列辩护的人终被反噬了

  新一轮巴以冲突引发了美国国内不同团体之间的分歧。10月8日同一天,纽约爆发了针锋相对的两场游行,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先从时代广场开始,稍后支持以色列的游行也在一街之隔聚集。

  民间社会情绪对立,两党之间的分歧就更不用说了,就连一党内部,也开始自己人针对自己人。

  我们先来说说内部关于巴以冲突的不同立场。这种研究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美国社会还没有撕裂成这样的强盛期,在美国对中东还能施加巨大影响力的时期,在社交媒体时代巴勒斯坦难民还没有把自己的遭遇传得到处都是的时候,对以色列的支持要比今天纯粹得多。

  我们选取黛安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美国加州中间派参议员)死后加州参议员席位的两大候选人对巴以冲突的不同表态,作为我们切入的样本。

  范斯坦去世后,两大候选人分别是佩洛西扶持的现任众议员亚当希夫(Adam Schiff)以及原本是纽森扶持但关键时刻遭纽森背叛的黑人女众议员芭芭拉李(Babara Lee)。亚当希夫持非常典型的传统建制派立场,而芭芭拉的立场带有很多左翼进步派的特征。

  亚当希夫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以色列“毫不保留的支持”,强硬地称哈马斯武装人员是,坚定地认为以色列被抓和被杀的全是平民。他的态度和其他传统建制派如出一辙。我们可以从下面这篇POLITICO的文章中窥见他们的观点。

  简单说,传统建制派只单方面介绍以方伤亡人数,闭口不谈巴方伤亡人数,也不谈事件起因,他们主要顺承的是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反恐”叙事。

  芭芭拉等人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谴责哈马斯的袭击,但是承认巴方也有伤亡,愿意正视以方对巴勒斯坦难民的种族隔离政策,不回避联合国每年对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人权的谴责,他们为双方死难者哀悼,呼吁双方克制,呼吁停火与建设性对话。

  芭芭拉等人的立场是不是跟我们很像?这种正常第三方立场就是上面传统建制派口中的“东方大国的奇怪外交政策”,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像POLITICO这种传统建制派喉舌,会在报道左翼进步派的态度时,在忙不迭地报道建制派精英对中立态度的口诛笔伐时,浓墨重彩地强调那些是一帮“民主社会主义者”。

  在偏袒方面,这里其实还有一件有意思的八卦。一般的美媒只是常规地选择性叙事,强调以色列伤亡而隐去巴勒斯坦伤亡,这次这方面走得最远的却是白宫。白宫的声明中,直接把哈马斯的袭击称作是“对平民的无端(unprovoked)攻击”。就算是广大美媒喉舌,也没有几家跟随白宫使用“无端”这个词。

  此次欧美媒体宣传攻势中最大的敌人,是几年前乃至几个月前的欧美媒体自己,以及以色列宣传部门。比如在欧美媒体反复强调“平民”的时候,以色列大使馆以前宣传的“全民皆兵”就显得格外碍眼。

  比如在欧美媒体强调以色列儿童在袭击中死亡的时候,欧美摄影师过去几十年拍摄的巨量巴勒斯坦儿童尸体和葬礼的照片就显得格外碍眼。

  以色列右翼掌权的内塔尼亚胡政府,过去几年中跟拜登政府矛盾重重,所以在报道以色列的负面新闻方面,喉舌这阵子没少下力气。从被以军射杀的巴勒斯坦裔美国记者,到前摩萨德指挥官指责以色列在中东搞种族隔离,可以说目不暇接。虽然在这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这些负面消息好像一夜之间都被政客们遗忘,但它们出现的时间离现在实在太近了。

  甚至冲突爆发前几天,新一期的《新闻周刊》还在报道巴勒斯坦人的“绝望”。无论《新闻周刊》怎么选择角度,它承认都无法回避“巴勒斯坦人的绝望”以及“绝望带来死亡”这一点。文章里有一个意象,十九岁的巴勒斯坦青年无助地用匕首袭击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然后被射杀,不禁要问,谁造成了这一切?

  还是回到内部对巴以冲突的分歧上来。相关的值得注意的几个新闻还有九月末联合国大会期间,内塔尼亚胡和拜登见了一面,这是关系冰冷的两人一年多来第一次会面。他们谈了什么呢?

  另外这次哈马斯袭击后,外界普遍对摩萨德的情报系统失灵表示震惊。声誉卓著的摩萨德怎么就一点预警都没有呢?市面上可见三种解释:一种是以色列这些年的腐败和政府失能造成了摩萨德的失误;二种是摩萨德将全部力量集中去搞伊朗了,又轻视巴勒斯坦,所以造成了灯下黑;三种比较阴谋论一点,说拜登和内塔尼亚胡见面可能商量了什么,摩萨德不是不知,而是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