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文武论》---徐有贞

  自古以来,论「武」的文章极少,「徐有贞」此篇「文武论」收在「四库全书」,可说是凤毛麟角,非常珍贵。

  据明朝尹守衡所撰「明史窃」一书记载,作者徐有贞,字元武,明朝宣德进士,「有贞为人短小精悍,有膂力,目光炯炯,颖敏绝世….,其读书凡兵法刑名水利星卜诸家无弗习」,他曾招募太行群盗万人,教以坐作进退击刺之法,「皆踊跃为官用….,壮年遭贬,每早起辄使铁鞭数十回….

  .,有贞负文武才,临事敢为,有经略,常自叹不见用,晚乃放纵山水之间,颇以词翰着声,竟郁郁不得志而死。」

  观「徐有贞」所为,其「文武论」并非空言,而其一生运程,竟与这中国的「武」同命。

  文武为二事,则天下无全才,天下无全才,则吾道之用阙,吾道之用阙,而天下之事不治。

  注:「文武合一」是一件事,不是把「文」「武」两件事凑到身上,「文武为二事」以后,就像有的人有思想却拙于言词,有的人口若悬河却没有思想,天下事哪里能办得好?

  古之圣贤皆儒也,若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暨风后、力牧、皋陶、伯益、伊尹、莱朱、师尚父、周公旦,或为君、或为臣、或治治、或治乱,其所为万有不同,而其所成则一,使其才不全、道不备,能然乎?

  昔者夫子定诗书、正礼乐、赞周易、作春秋,而其文灿然以着于万世,及夫为鲁相,诛少正卯、会夹谷、戮莱人,则其武又赫然以威于天下,乃所谓真儒也!

  是故,益以文武,赞帝之德,诗人以文武美吉甫之功,春秋之世,赵衰亦以说礼乐、敦诗书、举却縠而以为将,然则文武之为儒者事尚矣,而后世乃离而二之何哉?

  注:徐有贞在此举古人为例,证明成大功、立大业的先圣先贤,都有文武合一的能力,事实上例证众多,不及备载,待有空一一道来。

  且古之所谓文,非今之所谓文也,古之所谓武,非今之所谓武也,夫六艺之具,所以徽乎五教九伐之法,所以经乎七德,内修而后修外,此治而后治彼,故合而言之,则儒者之事备矣;

  今也文不知武,武不知文,天下之人各尚其所好,以自传于二者之习,呻吟呫哔诩诩弄笔者,则自谓之文;跳梁搏攫蹶蹶而驰者,则自谓之武;彼为是者固可笑矣。

  而所谓儒者,又徒矻矻自守于章句之末,而不复识其所谓文武者焉在,问之则反以为此非我所学;故世之人遂以腐儒目之也,其亦不足以为儒矣。

  嗟乎,天下无全才,则吾道之用阙,由儒者之事失而然也,虽然,此岂特为儒者之病哉?

  注:弄笔叫文,玩刀称武,积非成是,由来已久,「文人」「武夫」还沾沾自喜,可笑亦复可悲。

  天下之任在文武,文武失而天下之事胥失,求天下之治,得乎哉?治不可得也则乱,乱而欲求其复治,得乎哉?安不得其用,危而欲得其用,又可得乎哉?予故为天下病之甚矣。

  注:天下之事不过文武,但文武互为因果主从,文人武夫各搞一半,天下能不乱吗?天下乱了再由这些半吊子来治,岂不更乱?历史可为殷鉴。

  儒者之不可不事其事也,使儒者而知事其事,文武之才,萃于厥躬,天下治,则谋谟本朝而万民以宁,天下乱,则指顾六师而四海以定,以是为儒不亦伟欤?

  而不知出此脱人君之用之,其不负社稷之托,而误天下苍生者几希矣!纵令幸免,不亦大可耻哉!

  注:文武合一的人可治治、可治乱,有大抱负、大志向的人,必须具备文武合一的能力。

  予固学儒者也,惧无以自靖,且欲得吾儒者之举真儒也,故论著其事,庶有所警云。

  注:徐有贞此论显然未得当时朝野重视,但千百年来不绝如缕,后继有人,我推介此文,心境亦同。

  注:徐有贞「文武论」一出,必然使当时文人武夫无地立足,针对反对者言,徐有贞乃作此后篇。

  予既为「文武论」,有见而疑焉者曰:「文武之为二途亦已久矣,子奈何一归之乎?儒若文之为儒固也,而武之为儒,则吾滋惑焉,请闻其说。」

  注:有人说:「我们这样文武分途,相安无事,你何必搅乱春水,大家不好作人,而且说读书人也要习武,实在搞不懂。」

  予乃叹曰:「呜呼!文武之为二途,此予之论所以作也,如其不为二途,而予之论又何为作耶?一归之如为天下论也,岂予之所得为哉?今吾子疑之文武果二乎?其不得为一乎?则予有说矣;

  子其以古之圣贤为儒乎?非儒乎?以为非儒,则不可以为儒也,则其所为,足为文武乎?不足为文武乎?以为不足为文武?则不可以为足为文武也?则其所为,果一乎?果二乎?

  若黄帝风后以下君臣之事业,考诸经史可征矣,吾夫子尝曰:『我战则克』,而冉有之言战,亦曰:『闻诸夫子』,则武之为儒也,又何惑之?

  有乎曰:「子之说则然矣,如今??之人非古之人,何子且使匹夫而为圣贤之事?吾恐其难也。」

  注:有人又说:「好吧!圣贤是文武合一,我们不是圣贤,要文武合一恐怕很难!」;军队里有小兵以至于元帅,有人只要学做小兵,我们可以尊重其选择,但却不能抹煞元帅之学。

  曰:「奚若此欤?彼非儒者吾何言?吾为儒者言之也,夫儒者固学圣贤事,事非圣贤,奚以学为哉?」

  注:这才是反对者真正的理由:「要??我们读书人去武刀弄棒、流汗受罪,想都不要想!」

  曰:「吾岂徒言是事哉?盖亦有其本矣;夫和顺刚健之德存乎中,英华果锐之气发乎外,则所以为仁义勇智,所以为礼乐征伐,于是乎在,乃所谓文武也,

  注:兵法战策固然也是武,但是实际上,「武」是一种思想、一种性格、一种精神,「和顺刚健之德存乎中,英华果锐之气发乎外」,真感谢徐有贞写出这两句话,作为千古见证。

  若世俗之所谓文武者,非手执兵而斗也,非驰马而矍铄也,非攘臂掉舌而诳人也,非袖锥挟刀而刺人也,非诵兵符、谈战策,空言而动人也;

  盖惟勇而不挠、智而不惑,而以之大正于天下,天下之诈欺弗能入也,天下之要害弗能惧也,非九伐之法弗用也,非百夫之良弗任也,非能虑而能成弗谋也,非善始而善终弗为也,非顺言正名、非立忠扶义、非能利于天下而除害于百姓弗事也;夫是故,居则为王佐之道,动则为王者之师,而天下莫敌也;古之大儒固以此成元圣之功,后之儒者有能仿佛其意,皆以之立高名大节于当世,抑岂特自善而已哉!国家得安其治,天下之民物得遂其生也;

  注: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练到这种境界,但却不能不以此作为目标,起码我所学的「八卦拳」就是如此。

  自儒者之失其事,遂分而畀之,战斗之人而以名为武,彼其为人不出乎古之卒伍之夫,其勇非勇也,其智非智也,不知兵政之为何,而以之为将帅,其所知而为知者,惟搏击之而已矣,剽掠之而已矣,胜则肆暴,败则窜降而已矣,敓攘矫虔、牟利徇私而已矣,又乌知所谓经国之道,正君之义耶?

  故其用之而天下之害滋甚,上无所施其仁,下无所蒙其利,至其奸雄之作,则窜其主而虐其民者,从而有焉!若然而望国家之存,民之免于涂炭,幸也!非实也!

  呜呼!天下之不治,文武之不得其人,究其所自,盖儒者之事失而然也,苟欲振之者,必儒者之复事其事也欤。」

  注:「国者人之积」,全国都是半个人,国事何有可为?所谓「文胜质则史」,我国这百年来积弱不振,各行各业少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人在事难免表面热闹花巧、根基却松浅如沙,没有「武」就没有「文」,「苟欲振之者,必儒者之复事其事也欤。」

  曰:「彼所谓文,吾不知其为文也;彼所谓武,吾不知其为武也;彼所谓儒,吾乌知其为儒哉?吾之所谓儒盖真儒也,腐儒非儒,又乌足道耶?故曰,欲得天下之全才,必得真儒而后可!」

  注:现今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著重技术的培养,也就是「文」的学习,「文」的技术如果没有「武」的「和顺刚健之德,英华果锐之气」作为后盾,永远只能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