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郭极中:探究五行的起源(二)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认为五行学说起源于气:“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方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方位之气产生五行。

  对五行描述最为详细的是宋代徐大升。他依据东海徐子平论名成果,编著了《渊海子平》一书五卷。《渊海子平》卷一“论五行所生之始”,开篇就对五行是怎么来的,五行的先后顺序有详细说明。

  原文:恭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听说天地未分之时,叫做混沌。乾坤未分之时,叫做胚胎。那个时候,日月星辰和阴阳寒暑都没有产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云、无雷霆,不过杳合而冥冥。在下则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作。是时一盘气中结,于是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太初生火(有气未有体曰太初),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太极生土(形本己异乃曰太极)。

  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迨夫三元既极,混沌一判,胚腪乃分,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二气相承,两仪既生,化而成天。

  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另一种观点认为五行与《易经》的阴阳学说有关。五行表示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状态,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物质。《易经》主要论述的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进而变成六十四卦,演变万事万物。

  易经跟五行有没有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会抱着周易不放,说经典中没有讲五行。狭隘来说,两者确实是没有联系的。五行,是古人对宇宙自然的感悟,天地之间不外乎这几种元素。而易经,是起源于伏羲八卦,是伏羲以及后来的纹王、孔子为代表的诸圣对宇宙自然的看法。

  再一种观点认为,五行源自河图、洛书中的天地生成数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由黑白点组成。下面一个白点六个黑点是一组;上面两个黑点和七个白点是一组;左面三个白点和八个黑点是一组;右面四个黑点和九个白点是一组:中间五个白点和十个黑点是一组。来自河图这个秘密关系,很少有人能够清楚阐明。再后来出现了洛书,阴阳五行理论就非常完善了。这种理论不只中国先民知道,其他民族也知道。“老子明呼此,阐五气拔阴取阳,化成金丹以成仙;释迦明乎此,立五戒,除阴炼阳,结成舍利以成佛;至圣明乎此,制五常率而行之,养成浩然之气以成圣”。

  早在春秋时期,道家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理论,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把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体系模型,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同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笔者认为:五行学说来源于“六府”。“六府”,是古代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当时的“政府”主要职责是管理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所以设置了金、木、水、火、土、谷共六个政府部门,每个府各管一个行业。古人正是从“六府”及管理的六个行业之间相互关系,创立出六行学说。六行学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谷的性质与木的性质雷同,属于重复概念,所以舍弃。因此,六行变成了后来的五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网友在县电视台工作,如今很迷茫:收视率几乎为0,流水账的报道自己看都脸红

  1月31日A股分析:沪指跌1.48%,报收2788.55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946.15亿元;脑机接口板块回调

  每页固定 13款,苹果 Vision Pro 头显主页不支持管理和排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