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仲子读书处:春秋时期儒家胜迹

  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西南2公里处,有一个生活着4000多位居民的山村,村头遗留着一处春秋时期胜迹——“仲子读书处”。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

  据《刘氏族谱》记载,明代永乐年间,刘姓族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到该村,因村边山上建有子路祠堂,传为仲子读书处,故将该村命名为“子路村”,足以说明这个村崇尚儒家先贤、喜好读书之风。

  “子路村”北临古济水(今黄河),南依青龙山,依山傍水、林木繁茂。村庄体现了先人逐水而居的选址生存理念。

  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是孔子弟子中年龄比较大的一个。他一生跟随孔子40余载,包括从学和周游列国,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前往齐国时,途经青龙山。青龙山上有一种特殊的石头,像一节节竹子嵌在里面,唤作“竹石”。青龙山山顶寸草不生,只有一水洼,唤作“龙潭”,常年不涸,因此这里自古就有“竹石无墨千秋花,龙潭云起万丈虹”的说法。

  孔子师徒在这里歇脚,看到龙潭云起,勤奋好学的子路忘却疲乏,在山崖上坐下,探囊取书展卷捧读。孔子因此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仲由在学问或技能方面已经有很高的造诣了,可谓升堂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意思是仲由的学识还不到家,不够精深,成语“升堂入室”即出典于此。

  当地人为了纪念儒家代表人物子路锲而不舍、勤学苦读的精神,不但将村名改为“子路村”,村中还建有纪念物。古碑文记载,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后人在此地修建了子路庙、子路祠,即仲子读书处。

  仲子读书处始建于北宋,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清顺治八年重修,道光九年版的《东阿县志》(卷一)中记载:“百木(墓)山西(注:应为山东南)有子路读书处,宋嘉祐四年,里人刘可秩、刘可隐等建子路祠堂三楹,久圮。”今存仲子读书处,是清同治七年重修的。《张秋志》也记载,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成为东平县旅游景点之一。

  仲子读书处坐落于“子路村”西端,在青龙山北凸山峰东麓山坡的密林间,这处古朴、幽静的院落依山而建,坐西朝东。

  穿过村中崎岖的山道,攀登而上,由坡道登11级石阶,就可以到仲子读书处山门前月台,在这里可以俯瞰“子路村”,雾气氤氲、绿荫浓郁。

  山门楣额横书五个字体工整、笔力遒劲的楷体金光大字:“仲子读书处”,为清代刘洪恩题写。山门为坚木制造,左右门框以石代木,磨制光滑,上边镌刻楹联,但现在已经难以辨认。

  仲子读书处以大门、二门、仲子祠正殿为中轴线,左右各一瓦殿,成为逐级升高的三进院落,可谓苍松翠柏、穹隆荫翳、古色古香,构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建筑群。

  仲子读书处正殿仲子祠、读书阁,因年久受损,今人又在原址上重建其阁,刻碑铭记。

  重建的仲子读书阁与原来的样式相同,为立山式建筑,面阔三间,鳞瓦盖顶、滴水勾檐、精致玲珑、古朴大方。大殿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南北配殿亦十分壮观,成为东平境内的一大景观。仲子读书阁内原有仲子泥塑金身坐式巨像,高1.7米,仲子像朱砂红面、满发束顶,身着蓝袍,左手拿书右手按膝,聚精会神专心读书,后来被除掉。大殿北壁嵌镶清代同治七年《重修子路仲夫子读书阁碑记》,碑高1.7米、宽1.8米。

  正殿擎梁石柱上刻着楷书楹联:“从政当年蒲邑千秋传治绩;读书此地谷城百代振雄风。”上联说的是,周敬王三十三年,子路被卫国聘为蒲邑宰,此为长垣(今河南省长垣市)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任县令,仲由任职期间勤政爱民、重视教化,筑堤挖沟、兴修水利、防御灾害,深得当地人民爱戴。三年之后,孔子偕子贡来到这里,看到此地大变,百姓安居乐业,子路政绩卓著、千秋流传;下联说的是,仲子读书阁属古县东阿,又曾属阳谷城,他是读书好学的先贤风范,曾振起此地百代儒风。

  仲子读书阁处正殿前有两个方形石柱,上刻对联:“学海文烂源分泗水;春风化雨道祖尼山。”两幅楹联均为宋代刘可秩、刘可隐撰书,赞颂仲子的勤奋精神,追溯儒家文化之源头。

  “子路村”儒风兴盛不衰,历代均设教于子路读书阁。明清两代,这里走出进士、举人、禀生、贡士、秀才达七十余名。比如,进士刘三泉清顺治十四年中举,曾任江西雩都知县,购良田20顷献给子路阁,资助师生薪伙之用。康熙三十五年,刘德桢兄弟二人乡试中举,在“子路村”北侧东西大道上修建了“同胞乡荐”坊。同治六年,子路读书阁一年考出六个秀才。民国六年,子路读书阁全班学生皆升入高等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子路读书阁设小学、初中、高中班,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相传仲子身材魁梧,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跟随孔子外出时,每遇到危难,常常挺身而出,抗击强暴。孔子依据其拳路特点定名为“子路八卦拳”,先传入开封,后传于黄河沿岸诸县。“子路村”人不仅承袭儒家文化、习好读书之风,而且喜爱“子路八卦拳”。“子路村”武术遐迩闻名,附近各山庄、大村古庙会、元宵节,常邀请他们表演,并受到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