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八卦楼:鼓浪屿地标洗尽沧桑焕生机

  乘船渡海登岛,蓝天下,八卦楼的红色穹顶在一片苍翠中分外显眼。夜幕中,它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对八卦楼的认识,始于颜值,但让人沉迷的是它的故事。作为厦门鼓浪屿的地标性建筑,八卦楼已有110多年历史。从诞生时代的至暗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的重新启用,到改革开放后的焕然新生,以及现在的修缮提升,这颗别致的明珠洗尽沧桑,焕发出无限生机。

  八卦楼是台湾板桥林氏家族的林鹤寿历经10多年辛苦兴建的。“但他本人一天都没住过。”厦门市博物馆原副馆长何丙仲说。

  何丙仲曾在八卦楼住了两年。两岸开放探亲后,他几次到台湾,了解林鹤寿和板桥林家的故事。

  板桥林家,祖籍福建龙溪,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据史料记载,板桥林家第一代林应寅来自福建漳州府龙溪,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定居台湾。其子林平侯往来闽台经商,逐渐致富,后家族发展成为清代台湾巨富。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次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林家举家内渡,定居鼓浪屿。

  那时候,鼓浪屿遍地是洋楼。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之一。

  鼓浪屿,这座10世纪以前水草丰茂的“圆沙洲”、明清之际郑成功的“屯兵之地”,因为优美的自然景观、舒适的气候、悠闲的气息以及便捷的对渡条件,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纷纷兴建领事馆、教堂、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也盖了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别墅。

  板桥林氏家族素有建造名宅的传统。在台北,“板桥别墅”广为人知。台湾被日本侵占后,时任台湾垦首大臣的林维源含恨离台回闽。其子林尔嘉承业后,因怀念台北故园“板桥别墅”,在鼓浪屿仿建了“菽庄花园”。

  八卦楼建造者是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与林尔嘉是堂兄弟关系。何丙仲介绍,林鹤寿颇有经商才能,在海峡两岸都有产业,是台湾板桥林家实际经营者之一,随父到厦门后,开设了“建祥钱庄”。

  何丙仲说,1907年林鹤寿不惜重金,购得位于和记崎(今鼓新路43号)英属和记洋行经理公寓的一万多平方米土地,开始兴建八卦楼。

  一座宏伟建筑渐渐成型。厦门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八卦楼占地10886平方米,建筑面积5789平方米,高26.6米,共3层,另有地下隔潮层和一个10米高红顶。

  走进八卦楼,可以看到,塔斯干巨柱的外廊,呈现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样式。据介绍,架空防潮层和石砌敞廊不同于西方半地下室的处理,融合了东南亚引进的架空层做法,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座体量庞大、材料考究、精工细作的大楼,建造至1920年时,还未能封顶,据传林鹤寿资产已经耗尽。

  “建八卦楼是大工程,林鹤寿的钱一笔又一笔地投进来,但仿若投进无底洞。”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说,八卦楼的建筑材料规格,大部分与当时市面上的对不上号,需要特别加工定制。还有一部分建材只能从国外采购,花费巨大,且供应时断时续,导致动动停停,甚至一次次返工。

  等到主体建筑完工时,林鹤寿已心力交瘁。由于大量占用资金,他的“建祥钱庄”无法兑付客户钱款,引发挤兑危机。最终,林鹤寿宣布破产,八卦楼就此成为烂尾楼。林鹤寿远避他乡,人去楼空,八卦楼一片荒凉。

  董启农是老鼓浪屿人,1948年出生在台湾,4岁随父亲定居鼓浪屿,一住就是一辈子。往前追溯,他的外公早在上世纪初就来到鼓浪屿。那时候,八卦楼已经蒙上一层阴影。

  何丙仲介绍,林鹤寿向台湾银行借款,把八卦楼房契押给台湾银行。后来台湾银行把八卦楼卖给了日本人。

  “鼓浪屿是公共租界。”董启农说,八卦楼成了难民收容所。“老旧的房子、摇晃的木头、生病的难民,给八卦楼涂上悲苦色彩,也让它有了一些吓人的传闻。”何丙仲说,自己小时候都不敢走八卦楼附近的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八卦楼作为敌伪财产,被国民政府接收,和厦门大学还产生了一段交集。

  在厦大工作多年的董启农介绍,“七七事变”后,厦大内迁到龙岩长汀。1946年,厦大从长汀陆续迁回厦门。因为原校舍受损,就把一年级新生院、文学院搬到鼓浪屿。“时任厦大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周辨明教授兼新生院长,住在八卦楼两间房间里。文学院学生也在八卦楼上课。”董启农说。

  彭一万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厦门市人民政府拨款初步重修八卦楼。鹭潮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在这里创办,种下了工艺美术教育的种子。

  鹭潮美术学校吸引了一批有志于美术的青年。一些人时隔多年还记得,坐船到鼓浪屿时,很容易找到位于八卦楼的这座美术学校,“因为半圆形的红屋顶很惹眼”。

  后来,鹭潮美术学校搬出,八卦楼成为厦门市科委、中医学校和业余科技学校所在地。再往后,厦门市电容器厂迁入,八卦楼又作为厦门市计算机厂、电子研究所等单位用房。

  何丙仲记得,当时有位邻居就在厦门市科委工作,每天上班就到八卦楼去。而各个工厂入驻八卦楼期间,还曾经发生过火灾,“把顶楼都给烧了”。

  曾主持八卦楼修缮工作的龚洁如今年逾九旬,他回忆,当时八卦楼的状况触目惊心。“楼里被三个单位切割成‘盘丝洞’,地下室住着10多户人家,走上几步,楼板还跟着颤抖,破败不堪。”

  彼时,厦门到处都要发展,到处都缺资金。对于八卦楼的维修,厦门市之前筹措了50万元,国家文物局下拨了48万元。八卦楼原为砖木结构,1985年维修时改为砖混结构,楼面全部更换为水泥磨面。但款项很快不够用,龚洁为筹措经费伤透了脑筋。

  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同志当即决定拨付30万元,解了维修的燃眉之急。

  龚洁不记得给多少人讲过习与八卦楼的这段故事。至今谈起来他仍难掩激动,“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习同志拨出的这30万元,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

  从日光岩看下去,笔架山麓上,红色大穹顶的八卦楼宏伟、壮丽。登上八卦楼天台,视野宽广,厦鼓全景,海天美色,尽收眼底。

  彭一万介绍,因为八卦楼红色穹顶上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十六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所以称为八卦楼。在他看来,八卦楼堪称“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八卦楼是鼓浪屿为数不多的古典复兴式建筑。”彭一万说,八卦楼恪守了古典建筑的诸多元素——三段式立面、对称平面、圆形大厅和中央穹顶、古典柱式与三角形山花等。同时,在一些细节和用材上,呈现出闽南传统建筑特征。“八卦楼建筑整体雄浑刚劲,各部分比例得当,又不失细部装饰,散发着一种理性的美。”

  位于八卦楼的厦门市博物馆1988年开馆。上世纪90年代初,何丙仲和一些同事住进了八卦楼。在他看来,“八卦楼很适合做文化机构,能发挥它的特色。”

  1989年夏天,五岁的方思特与家人一起到八卦楼参观,他们在台阶旁、穹顶下合影留念。那时候,方思特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将更多地与这座神奇的建筑联结在一起。

  八卦楼是方思特特殊的童年记忆。小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大家到八卦楼看展览。置身其中,方思特觉得,“八卦楼好大,建筑好宏伟,自己好渺小”。

  作为第五代鼓浪屿人,方思特家族与八卦楼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民国年间,方思特外婆芙蓉杨氏家族的杨晓织与板桥林氏家族的林嵩寿联姻,嫁到鼓浪屿,林嵩寿别墅是婚房。林嵩寿是八卦楼建造者林鹤寿的弟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卦楼曾分别是厦门市电容器厂、电子研究所、计算机厂的所在地。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引进大量先进电子设备,需要一批电子工程师和英文翻译人才,方思特的母亲曾在八卦楼作为翻译与工程师们配合开展工作。而今,方思特是选址在八卦楼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馆长。

  1936年11月,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先后求学于上海音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后到奥地利研修钢琴。1974年从拍卖会上收购第一台钢琴后,胡友义先生开启了跨世纪的琴类文化艺术品收藏人生。

  上世纪90年代,胡友义夫妇第一次从海外返回鼓浪屿,方思特是接待他们、弹钢琴的琴童,由此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八卦楼建成“国内唯一、世界一流”的风琴博物馆。馆内所陈列展览的风琴均由胡友义先生捐建,展品有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管风琴、簧片风琴、手风琴和口风琴等。

  2005年1月28日晚,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开始在八卦楼预展,并举行了一场管风琴音乐会。那天晚上,八卦楼一楼中庭的十字长廊上,坐满了观众,方思特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近距离听管风琴专场音乐会,太震撼了!”在方思特看来,八卦楼太适合管风琴演奏了。空旷的空间,让管风琴的琴声在屋里回响,有大音乐厅的效果。“更为特别的是,当管风琴发出低频声音时,感觉整个八卦楼的花玻璃都在一起震动,这是另外一种特别的视听感受。”

  2007年大学毕业后,钢琴专业的方思特入职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成为管风琴演奏员,后来在胡友义先生帮助下,专门到澳大利亚学习管风琴演奏。2012年,她成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第二任馆长。

  “我始终记得,胡友义先生曾说,‘我将尽毕生的力量,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出色的风琴博物馆。’”方思特说。

  以八卦楼为展馆的风琴博物馆,融东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跨越时空,管风琴与鼓浪涛声和鸣,每天接待大批游客。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戴上“世界文化遗产”桂冠。八卦楼作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再次受到瞩目。

  习总书记就鼓浪屿申遗成功作出重要指示:“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此重要精神指示下,鼓浪屿管委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加强遗产本体修缮。八卦楼是其中之一。

  2021年8月,八卦楼新一轮保护性加固修缮启动,投入近4000万元。层层剥离门窗木制构件上的漆,还原红褐色的“历史本色”……厦大团队研发砌体结构保护加固技术,努力让文物“延年益寿”。

  “修缮后,八卦楼的历史信息被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修复,承载性和抗震性得到适当提高,受到验收专家一致好评。”鼓浪屿管委会文保处处长陈辉杰说。

  方思特介绍,风琴博物馆将增加中国乐器元素,比如被称为“东方风琴”的笙;通过“东方风琴+西方风琴”融合演奏形成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不断探索用管风琴演奏中国音乐甚至闽南音乐作品,并创新输出一些原创作品。

  “我们也将增进国际交流,主动加强与国外博物馆共建,让八卦楼的琴声传向世界更多地方。”方思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