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娱乐资讯

明星集体出面救它场面越大越凄凉

  对于一个昔日的网络巨头来说,“凉了”或许还让人感伤,“仰卧起坐失败”却只会剩下尴尬。

  前阵子刚因为“交不起电费”而关闭服务器的天涯社区,还没等80后、90后们的唏嘘劲儿过去,突然搞起了“重启”。

  有老员工拉了一群当年的天涯名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义卖”,试图在7天7夜内筹到300万。

  但现场却尴尬到可怕:主持人频频口误、嘉宾无所适从……第一天最高在线人数只有一千多,当晚销售额不到5万元。

  其实前来站台、吆喝的大咖并不少,甚至不乏如今仍然在大众眼皮子底下混得风生水起的名人。

  就好像是那种圈内名导拍的烂片——演员表看着众星云集,结果开分不到2.8。

  没人再在乎这部“片子”。留给围观者的感受只剩下:这么多“明星”,原来都是它捧出来的啊。

  “天涯四美”至今仍是娱乐圈古装美男的标杆;让白百何第一次突破小妞电影套路的作品改编自天涯帖子。

  让张子枫一举拿下华表奖影后的“背后大佬”,同样来自天涯——《我的姐姐》剧情的基础设定,正是取材于2013年天涯上的一个热帖。

  发帖人自述21岁时因为父母生二胎而跟家里闹翻。后来父母因为意外双双去世,所有亲戚都在逼她抚养弟弟。

  最终的结局是她想办法把弟弟送了人,还拿了父母的所有遗产。因此还在天涯掀起了一波“这个姐姐是不是冷血”的大型讨论。

  如今大咖们是微博大V、是热门作家、是知名导演,但最初确实都是在天涯起家的。

  比如曾经被酒店拉黑的“打假博主”花总。新一批网友对他的认知,往往源于那条曝光五星级酒店“毛巾擦马桶、从垃圾桶回收一次性杯子”的视频。

  但天涯老用户会记得他当年主要的身份(或者说人设)是“通过新闻照片进行手表鉴定的专家”。

  在微博上有1200万粉丝的娱乐大V“吃瓜群众CJ”,曾经在高以翔综艺猝死的事件中公布梳理现场照片的时间线。

  可个人简介的第一个标签至今仍是“天涯社区娱乐八卦版主”。他的天涯网名叫“我实在是太cj了”,看得出浓浓的年代气息。

  而近两年经常跟“《三体》改编”新闻一起出现的孔二狗,能从素人变网红,也是因为2008年在天涯连载《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

  如果说近年来的仙侠剧全靠网文改编,那么天涯热帖恐怕也撑起了热播剧、热门电影的半壁江山。

  最出名的当然是《鬼吹灯》。天下霸唱最早在天涯的“莲蓬鬼话”板块连载故事,也是在这里积累了第一批粉丝。

  白百何的成名作之一《滚蛋吧!肿瘤君》,就来自漫画家熊顿的抗癌经历。2012年原帖主人熊顿去世,天涯的官博还曾经发文悼念。

  对于天涯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帖子的内容还在被讨论,但出处却已经被遗忘。

  《我的姐姐》上映时在年轻群体中引发过非常大的讨论,提起当年那个帖子的人却寥寥无几。

  “一部集齐了娄烨、郝蕾、秦昊、齐溪的文艺片,居然被解读为‘打渣男抓小三’的故事?“

  但你猜怎么着?当年这个帖子在天涯上的标题刚好就是《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

  我愿称之为原著党的解构艺术——时间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标题套路依然还是殊途同归啊。

  天下霸唱、吃瓜群众CJ、花总……从嘉宾名单也能看出,当年从天涯火起来的大咖们,都想接济一下落魄的旧恩人。

  取得天涯官方授权之后,很短时间内就拉了4个、总计超过1000人的筹备群。

  在直播间卖的东西也都是凑的,你提供点零食货源、我提供点文创产品,可以说是真正的为爱发电。

  微博上有人这样评价:“虽然很唏嘘,但不得不承认网络时代新的肌肉记忆已经形成了,这次直播只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割裂。”

  看一群曾经辉煌过的人,怎么用自己的能力去拯救一个看似过时了、但却被他们珍视的东西。

  这几天已经陆续有人吐槽直播的“不专业”:主持人频繁口误卡壳、连线信号不稳定、跟网友的互动较少……

  而在这里很多嘉宾出场还在靠电话连线(甚至不是视频),让人梦回十年前的电视综艺节目。

  更致命的是,相比于一个面向大众的“怀旧直播”,它更像是初代文化人网红的私人座谈会。

  比如昨晚同时邀请到两位娱乐八卦版主,你以为要爆料或者怀念当年的粉丝大战了——

  嘉宾们满怀憧憬地回忆当年“人人都可以讨论”的氛围,但直播间里缺少的也恰恰是这种氛围。

  这更像是场初代网红的集体团建,就好比一群知名校友商量着给母校捐个大石碑。

  愿意走出舒适圈为曾经捧红自己的平台吆喝,总归是一件很理想主义、很值得敬佩的事情。

  但想要靠这样粗糙的情怀牌,重新帮天涯“杀出一条血路”,恐怕只是痴人说梦。

  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之下,邢明大概得像俞敏洪、罗永浩那样放下包袱,在直播间踏实扎根、亲自吆喝,才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自救行动”。

  300万的义卖目标只是重启服务器所需要的资金,想要让社区持续运转下去还需要更多。

  不像董宇辉们那样需要拼命给自己谋求另一个饭碗,参加这场直播只是道义上的“念旧”。

  这个名为“社区”的平台曾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互联网的分享、交友性质发挥到了极致。

  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年名声在外的“天涯神贴”,即使最有情怀的老用户也会发现自己很难再读进去。

  一切故事、内容都是光鲜亮丽的定制商品,漂漂亮亮地摆在货架上等待被人消费,然后回报以流量和舆论。

  如今“手锤渣男”的爆料能直接给你做成PDF,前因后果、名字姓氏统统给整理好。

  没有“天仙妹妹”“犀利哥”,但无数网红美女、帅哥,变着花样向你展示自己的美貌;

  至于这次看似轰轰烈烈的“重启天涯”,更象是一场当年的红人们、老用户们对那个时代最后的赛博上香。